41年后,他的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
更新于:2025-04-09 03:23:34

3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办“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清明缅怀纪念活动。图为活动参与者向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敬献鲜花。

3月29日,遗体捐献者家属梁工英、梁工谦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敬献鲜花,纪念父亲梁培寿。

1984年2月,西北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梁培寿因病去世。按照遗嘱,他的遗体被捐献给当时的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用于医学教学及科研。

“在目前已发现的资料中,梁培寿先生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可追溯到的最早的遗体捐献者。他将我们开展遗体接收工作的时间向前推了一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主任徐自力说。

今年初,梁培寿的三儿子梁工谦从一位签了遗体捐献申请表的朋友处得知: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及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会被刻上纪念碑。

然而,他当时在纪念碑上并没有发现梁培寿的名字。随后,梁工谦将父亲的遗体接收函及病理解剖报告等资料,通过朋友发给了徐自力。

“其实,我们的想法非常简单。父亲确实向当时的西安医学院捐献了遗体,因此应该将姓名刻在纪念碑上。这能了却我们的心愿。”梁工谦说。

看到遗体接收函后,徐自力认为,这件事情颇为重大。2月下旬,他将梁家兄弟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最终确认了信息。

几天后,梁培寿的名字被刻上纪念碑的顶端,他的一张半身照片被放在照片墙的中间。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

1982年,梁培寿被确诊癌症后,尝试了许多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还签下了治疗保证书,支持医生在他身上做各类试验。

梁培寿在治疗保证书中写道:“要求医院在我身上做各种治疗,后果自己负责,即使治不好,为医学取得了经验,我也感到幸福。”

弥留之际,梁培寿计划捐献角膜和其他器官。但是,由于病情影响,器官达不到捐献条件。他颇感遗憾,决定捐献遗体。

当时,捐献遗体是极其少见的行为。然而,这对于医学教学作用巨大。

至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授王一理仍对当年的“大体老师”念念不忘。1984年,王一理在当时的西安医学院读书。

“攻读研究生时,我作为助手参与研究的第一位‘大体老师’,就是梁培寿先生的遗体。‘大体老师’为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王一理说。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表示,通过缅怀纪念遗体捐献者,让师生对医学事业有更多的尊崇感。同时,期望社会各界了解遗体捐献事业,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与体悟。

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西安医学院已开展遗体接收工作。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建成。

如今,在纪念碑上,已经刻上了600多位遗体捐献者的姓名……

记者 仵永杰文/图

【来源:陕西日报】

今晚,调油价!
今晚,调油价!
2025-04-03 20:42:27
突发!6.6级地震
突发!6.6级地震
2025-04-04 08: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