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中国使用量子计算机对十亿参数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微调
更新于:2025-04-09 14:14:17

这一突破可能会在量子计算领域带来更多令人兴奋的发展。

近日,中国科学家在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Origin Wukong)”上对一个10亿参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了微调,创造了历史。

据报道,这台量子计算机由72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悟空提供动力。

该实验在安徽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进行,该计算机就在那里运行。

是什么让这次量子事件如此特别?

在这个量子芯片上,一组数据可以同时运行数百个任务。对于人工智能模型的学习速度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此外,当这个量子芯片在一个心理健康聊天机器人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时,训练效果提高了15%。

数学准确度也出现了飙升,从68%上升到82%。即使人工智能模型的尺寸缩小了76%,性能仍然提高了8.4%。这表明量子计算机可以帮助解决没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训练庞大的人工智能模型的问题。

业界分析认为,此次实验不仅验证了利用量子计算实现大型语言模型(LLM)轻量化的可行性,而且为解决“计算能力焦虑”开辟了新的途径。

行业分析师报告说,这个实验为实现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轻量化打开了大门,并有机会解决“计算能力焦虑”。

自2024年1月启动以来,“本源悟空”已经为金融、医药和工程等行业处理了超过35万项任务。来自139个国家的人们已经在网上访问了它。

“悟空”的名字来源于中国神话中的孙悟空。他以能够转变成72种不同形式而闻名,被选中象征着机器的灵活性和跨行业和问题类型的范围。

专家们怎么评价量子计算机的能力

中国科学家宣布,这一突破可能会导致量子计算领域出现更多令人兴奋的发展。

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兆军表示:“这是量子计算领域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Origin量子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窦梦涵解释了这项工作是如何进行的。他说:“这就像给经典模型配备一个‘量子引擎’,让两者协同工作。”

尽管中国在量子硬件和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全球竞争依然激烈。美国、欧洲和加拿大也启动了将量子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项目。但据这项最新试验背后的研究人员称,“本源悟空”是首批处理全面人工智能微调工作量并取得切实成果的量子平台之一。

微调是采用预先训练好的语言模型,并对其进行调整,使其在特定任务或特定行业中表现更好的过程。微调不是从头开始训练模型,而是使用现有知识作为基础,并使用专门的数据(如法律文件、医疗记录或财务报表)对其进行改进。

这大大提高了模型在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时的准确性、相关性和效率。通过定制模型来理解行业特定的语言、术语和背景,公司可以解锁更可靠、更有洞察力的人工智能驱动解决方案,同时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