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挂上热搜的“深圳5元蓝莓包”事件,撕开了当下社会最病态的现象
更新于:2025-04-09 16:02:02

01

 

最近,有这样一个视频在全网爆火。

 

深圳的一个女生,非常喜欢一家店的蓝莓包。

  

以至于吃了一年,每次蓝莓包些许的调整变化,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没想到上周去那家面包店,却买不到蓝莓包了。

 

老板说这款卖得不好,每晚都要倒掉,就把它下架了。

 

女生不死心,连着三天去那家面包店问老板:“还有机会再做蓝莓包吗?”

  

老板竟答应了她,明天再做。

 

当女生隔天再去,发现橱窗里真的躺着她心心念念的蓝莓包!

  

她无比幸福地把那3个蓝莓包都买回家,而且一吃完就会去补货,生怕老板再次下架。

 

每次她都会把货架上所有的蓝莓包都清空,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吃。

  

这个简单温馨的《蓝莓包重生实录》小视频,竟收获了全网上百万的点赞。

 

好多人看完都被感动到了,纷纷加入了“蓝莓包拯救计划”,特意跑去深圳这家面包店爆买蓝莓包。

  

原本无人问津的小透明,现在竟成了店里的顶流,生意太过火爆以至于每天店门口都大排长龙。

  

即使贴上了限购的告示,订单量还是源源不断,面包师傅忙得根本做不过来。

  

不光这家店接到了这突如其来的泼天流量,其他跟风做蓝莓包的烘焙店也都跟着沾了光。

  

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大馋丫头带火了一整个行业。

  

其实蓝莓包就是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一款老式面包:

 

里面是戚风蛋糕,外面是松软的面包,夹心是蓝莓酱,两面都沾满了椰蓉。

 

但它突然全网流行开来,也许离不开这2点原因。

 

02

 

①5块钱的低廉价格,在面包刺客频出的时代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这几年有这样一个词条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刷屏:“月薪2万,吃不起面包”。

 

看似夸张的描述,却撕开了当下社会的病态现象:面包的价格已经贵到让普通人高攀不起了。

 

随机走进路边一家面包店,你会看到:

 

1个还没巴掌大的基础款蛋挞,9块钱;

  

1个加了点荔枝干和玫瑰花干的欧包,99元;

  

4个还没有小指头大的迷你可颂,20元。

  

现在甚至衍生出了面包按“半个”、“1片”、“1块”来卖的风气:

 

半个丑丑的“冠军小王子”欧包,35元;

  

1片蓝莓杏子面包切片,16.9元;

  

1块燕麦蔓越莓曲奇饼干,38元。

  

有位上海的网友,只是想简简单单买块面包填饱肚子,却在面包店里看到这样疯狂的一幕:

 

1袋没有任何馅料的吐司,80元;

  

1条无花果核桃面包,44元;

  

还没有两个指头粗的椰子油蛋糕,42元;

  

1片小小的覆盆子芝士切片蛋糕,88元;

  

1块加了点水果和奶油的瑞士卷,32元;

  

1小碗芒果奶冻,45元;

  

1小块开心果树莓小挞,50元;

  

两三口就能吃完、还没有指头粗的闪电泡芙,35元......

  

对比之下,难怪好多网友在蓝莓包视频底下的评论区里,感慨蓝莓包价格便宜。

  

也只有在这种传统的老式面包房里,你才能买到2块钱的蛋挞、以及均价5块钱老大一个的面包。

  

没有花里胡哨的营销,没有一长串不明觉厉的取名技巧,没有所谓高端食材的胡乱堆砌。

 

“主理人”也不会将各种乱七八糟的“成本”附加在一个简单的面包上,让消费者来买单。

  

面包回归成了童年记忆里的味道,简单朴素平价却好吃,难怪能引发全网的抢购热潮。

 

03

 

②见惯了量产的温柔,所以对笨拙的真诚格外心动。

 

卖蓝莓包的店老板有种“笨拙的真诚”,即使蓝莓包销量不好,但看到仍有一个顾客那么真心地喜欢着它;

 

于是哪怕不赚钱少做点,也要让它重新上架。

 

在爆火了之后也坚持不涨价,用限购来让更多顾客能品尝到蓝莓包的味道。

 

在这个人人都想走捷径的时代,真诚才显得如此珍贵。

 

就像温州有家卖面条的店,老板被街坊邻居认为是“最傻的老板”。

  

只因有一个智力障碍的拾荒老人,经常拿着自己手绘的钞票来买面。

  

老板明知道那是假的,却从来没有说破,每次收到老人的钞票,都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10年来,这个生活困难的老人都用自己画的钞票在他家买面条。

 

老板夫妻每次都热情地接待他,有时候还会送给他一些御寒的衣服、其他食物,直到老人离世。

  

这种看破不说破的古道热肠,让老板被评为当年的“最美温州人”,之后也在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

  

还有国金中心的一位清洁工阿姨,永远能将自己负责的楼层厕所保持最干净整洁。

  

像擦自己家马桶一样擦得干干净净,还会特别温柔地告诉别人哪个隔间是刚打扫过的。

  

有位博主被这位阿姨的敬业和认真所感动,特意发了条帖子夸她。

  

这条帖子被商场的工作人员看到后,发给了管理保洁团队的同事。

  

阿姨因此也获得了社区“最美劳动者”的称号。

  

这些人身上“笨拙的真诚”,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长期主义的胜利。

 

04

 

那个为了一个顾客也要重新做蓝莓包的面包店老板,那个接受手绘钞票的面条店老板,以及那个把工作场所当成自己家一样细心呵护的保洁阿姨;

 

他们的故事就像暗夜中的萤火虫,用微光照亮商业文明的另一种可能:

 

真正稀缺的从来都不是蓝莓包,而是坚持长期主义的笨拙真诚。

 

当网红烘焙店不断用花样营销来编造溢价神话,当资本不断用“伪概念”、“伪需求”来制造焦虑,蓝莓包事件告诉我们:

 

商业的终极价值,也许不在财报的增长曲线里。

 

而在于某个女孩咬下蓝莓包时,眼底闪过的幸福与满足;

 

在老板转身揉面时,围裙上沾着的面粉星光。

 

在这个人人追求短平快的时代,愿我们都能为真诚投票,守护那些笨拙却发光的灵魂。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