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生长着数不胜数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给70、80后的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的回忆,比如白茅草的花序茅针、美丽的蔷薇科植物金樱子,以及春夏季节遍地开花的各种泡,这些都是我们儿时难以忘怀的记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种我们这一代人常吃的零食——它是一种心形的树叶,因为富含草酸,吃起来酸酸的,它就是酸酸草,学名叫酢浆草。
酢浆草在农村非常常见,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采摘它的叶子,玩弄它的果实。每当它的果实成熟后,轻轻触动就会弹射开来,十分有趣。酢浆草还有许多别称,如三叶酸、三角酸等,都与它的形态有关。其实,酢浆草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它的酸性,在古代"酢"即醋的意思,所以酢浆草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很酸的草。
酢浆草属于酢浆草科酢浆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植物通常以匍匐的方式生长,偶尔也会斜升生长。它的分枝很多,节处会产生气根,可以就地生根。它的叶互生,是掌状复叶,每片复叶上有3片心形小叶。酢浆草的花期在夏季,开黄色的花,腋生,伞形花序;果期则在6到8月,果实成熟后会自动弹出,种子有20余粒,扁卵形,呈褐色,大小如同火龙果籽一样。
宋代的《图经本草》就有详细记载这种植物:"酢浆草叶如水萍,丛生。茎端有三叶,叶间生细黄花,实黑。" 描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酢浆草。目前,酢浆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常见于荒野路旁,是一种民间常见的草本植物。
尽管酢浆草在民间很常见,但它的用途广泛,既可以作为食材也可以入药。酢浆草最早在唐代的《唐本草》中就有记载,其应用历史超过1000年,可见其价值非常高。如果在野外遇到这种植物,不妨采集一些备用。
食用价值
酢浆草是可以食用的,可以凉拌或炒食,是春夏季节不可多得的野菜之一。尤其在夏季,用酢浆草熬汤,由于其含有大量的草酸,具有很好的健胃效果。胃口不好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种野菜。不过在民间,人们很少将其炒食,一般都是直接生食,其酸味也能增加食欲。我小时候便经常品尝这种植物的叶子,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事实上酢浆草不仅现代人食用,古人也食用。在《唐本草》中也有记载:"夏月采叶用之,嫩时小儿多食之",这表明很多习俗其实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习惯在全国南北差异很大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一致,例如大人告诫孩子蛇莓有毒不能吃。
药用价值
除了作为食材外,酢浆草也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材料。酢浆草以全草入药,四季都可以采收,但夏秋两季是最佳时机。洗净后晒干就可以使用,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的效果。
在《生草药性备要》中就有记载:"酢浆草杀虫止痛,散热消肿,理跌打,散瘀血,煲酒服,又干水止痒"。此外在《医林纂要》中也有记载:"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可见其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农民朋友们,你们是否了解了呢?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了。大家对酢浆草有所了解吗?你认识酢浆草吗?小时候是否尝试过酢浆草这种小零食呢?在你的家乡是否有酢浆草这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