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内部信反思:战线拉得过长,不够聚焦
更新于:2025-04-11 00:40:2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任晓宁 4月10日,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面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他提到了创业两年的成绩,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

去年年底至今,百川智能的商业化、金融等业务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多位联合创始人传出离职消息,包括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洪涛(负责商业化业务),联合创始人陈炜鹏(负责大语言模型技术),联合创始人焦可(负责互联网业务)等。这些调整或与百川智能聚焦医疗业务有关。

2023年4月10日,百川智能成立。2024年7月,百川智能医疗产品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此后百川的业务重心转向医疗领域,陆续推出了医疗增强推理模型Baichuan-M1,以及与北京儿童医院联合打造的AI儿科医生,“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等产品。

王小川认为,回顾百川智能这两年主要有两点不足。

一是战线拉得过长,不够聚焦。两年时间,百川智能做了通用基础模型、医学增强推理模型,也做了百小应和AI医生应用,并成立商业化团队。他认为,这极大增加了组织的复杂度。

二是,虽然2024年中战略会上,百川智能明确了聚焦医疗,但没有足够传达在医疗上的决心和路径要求,没有让每个团队在医疗价值创造中深度思考“why”和“how”。进而导致部分团队工作目标出现了摇摆和偏差。

王小川称,他坚信,医疗健康是智能时代最大的应用之一。百川智能之后将聚焦医疗方向,减少多余的动作,并要减小组织的复杂度,更扁平、更少层级。

当下百川智能还有4项主要业务,分别是:百小应、AI儿科、AI全科、精准医疗。这四项业务都与医疗有关。其中,百小应的目标是成为医院、医生临床与科研的助理。AI儿科的目标是打造100万个儿科医生。AI全科的目标是成为国民AI家庭医生。精准医疗的目标是为医药研发提供服务。

在内部信中,王小川还特意向DeepSeek致敬,并认为这两年时间,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说,在百川智能成立两周年之际,需要重申创业的初心,重整创业的组织,重塑创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