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老板决定同时让主教练马龙和总经理布斯一起收拾东西走人(虽然布斯只是不续约了但也等于进入离职程序),这件事着实让人难以消化。其中,马龙资历深、风评好,引人叹惋;布斯则在球迷中间风评极差,若非尼克-科里森横空出世,布斯也许是风评最差的。掘金辞掉布斯,让许多掘金球迷直呼“天亮了!”。
但真是如此么?
站在掘金突发变故结束了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性档口,我们正可以仔细回顾和分析布斯的功过。
而分析一个幕后工作者的功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原则一:把行为和结果分开。
这一点说来非常简单,却太容易让人混淆。许多人评价布斯功过的第一反应都是看掘金取得了哪些成功、经历了哪些失败。但显然,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买彩票中了大奖就夸奖他的成功经验,也不能因为一个人苦心经营却因为突发110%关税破产而指摘他的运作。比如,布劳恩今年打出了不错的数据,但这是否能说明布斯当年着实慧眼识人?考虑到掘金这些年在布劳恩身上的巨大投入、以及当时布斯才刚刚上任一个月因此很可能选秀计划是前任的铺垫,我们在归功于布斯之前要打个问号。
原则二:把团队决策和个人贡献分开。
掘金做出决策的过程是个黑盒,我们不知道布斯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布斯不像里弗斯那样把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也不像《Mujica》的监督柿本广大一样积极在媒体面前“骄傲地”指出自己都做了什么,他很少公开说话,媒体也很少挖掘掘金内部的权力斗争。比如,掘金今年签约威少当然是十分成功的,但这究竟是因为布斯下手果断还是因为约基奇积极进言指导?没人知道。
在这两个原则下,评价总经理的工作就显然更加困难、乃至几乎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遵循事实,并且承认我们对真相知之甚少。
即使如此,尝试进行评判依然是有意义的。通过进行这样的尝试,我们可以厘清一些基本事实,这有助于我们接近真相。而且,了解自己究竟不知道什么,本身就是更加了解真相。
我们评判总经理功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许多人习惯拉出布斯的每个操作依次点评。可以,但局限性很大,就像评判教练只看叫暂停和ATO、评判战术只看跑位是否眼花缭乱,这会让我们忽略海面下真正巨大的冰山。交易、签约、选秀,这些最显眼的部分可能都不是总经理真正最重要的工作。
尤其是考虑到两原则下很难从结果反推过程,就更是不该把这些列为主要考察对象。
我们评判总经理功过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团队建设;2,思路构建;3,篮球判断;4,细节微操。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但重要性依次递减。接下来我们依次来分析。
一,团队建设。
联盟中,有些球队设有总裁职位,有些球队是老板直接干政,也有些球队则是由总经理对球队全权负责。在不同的球队里,总经理的职责完全不一样。
具体到掘金,掘金没有总裁职位,老板看起来也不像是会直接干政——斯坦-克拉克已经75岁高龄,身价很高,旗下除了掘金之外还有NFL公羊队、NHL雪崩队、MLS急流队、NLL猛犸队、守望先锋角斗士队以及英超阿森纳队,即使把他的儿子算上,我们也实在很难相信他们会对掘金运作有严重的直接干涉。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定:布斯就是掘金的第一负责人。
而作为球队第一负责人,布斯最重要的职责就不是具体运作,而是球队的整体建设。具体包括:组织结构、人员安排、球队理念、球队文化……
远些的例子,76人十年前的总经理辛基留下了一封长达十页的公开的离职信,详细解释了他说服老板执行一个“十年计划”,建立了一个先进的数据分析团队、一个庞大的国际球探团队和国际球员发展团队,让全队上下所有人都团结在同一个计划之下。他在信里写,人不会永远正确,他总会有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但依靠这样的计划和团队,球队就能获得极大的容错,以此奠定十年发展的基础。
近些的例子,凯尔特人现任总裁史蒂文斯迅速带来了成功,其中交易得到波尔津吉斯和霍勒迪的运作固然影响重大,但更重要的是,在球队被迫辞掉乌多卡的时候,史蒂文斯力排众议扶持了拥护“五外”理念的菜鸟教练马祖拉,并且积极排除所有不利于马祖拉和“五外”理念的因素。他让球队凝聚在“五外”这个理念下,人员、职位、战术和运作思路都一以贯之,交易得到波神和霍勒迪便是这个整体建设过程中的水到渠成。
伟大的第一负责人要着眼于球队的整体建设,把球队上下团结在一起。这才是他的最高职责。
布斯做得如何呢?
掘金有什么亮眼的团队建设么?我们没有听说。不排除这可能因为丹佛媒体不够发达。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他和主教练马龙不合,常有分歧,以至矛盾。单就这一点,说他失职就不为过。
他有四种选择:1,和马龙沟通达成一致;2,和约基奇达成一致,说服约基奇支持自己;3,和老板达成一致,让老板开除马龙;4,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来适应马龙。布斯没有做到任何一点。
直白地说:他没能让自己在球队里得到任何足够的支持,也没能去适应球队情况。
二,思路构建。
作为球队第一负责人,布斯要回答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掘金要往哪儿走?掘金的方向是什么?
有些球队方向很明确,比如湖人。在威少的实验计划失败之后,湖人一直致力于在保持一定竞争力的情况下逐步向“后詹姆斯时代”过渡,将阵容结构年轻化、保持薪资灵活性、避免过于重大的赌注、等待自由市场出现机会。虽然今年出现了一个“意外”,但撤销马威交易的举动依然符合整体方向。
有些球队则完全没有方向,比如之前的公牛。不只一个业内高管曾对媒体表示:公牛前任管理层加尔-福尔曼没有明确的建队计划,完全看眼前有什么机会来决定下一步做什么。
掘金呢?掘金有什么方向和思路?
这时候就该拿出布斯这些年的运作清单了,看看其中究竟藏了怎样的思路——
选中布劳恩
交易远端首轮签得到沃特森
续约约基奇
交易巴顿和蒙特-莫里斯换来波普和伊斯-史密斯
签约布鲁斯-布朗、小乔丹
处理海兰换来托马斯-布莱恩特
放走布朗和杰夫-格林,签约雷吉
交易远端首轮签换来皮克特和斯特劳瑟
续约雷吉,签约贾斯汀-霍勒迪
交易新秀邓恩和多个次轮签换来达龙-霍姆斯
放走波普和贾斯汀-霍勒迪、签约萨里奇和威少
倒贴两个次轮签送走雷吉
续约穆雷、提前续约戈登
这些运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除了坚决舍弃超额支出之外):1,保留四大主力的基本框架;2,走马灯式更换功能性球员;3,将远端首轮兑现为当下的新秀。
至少还是有思路的。
那这个思路究竟怎么样呢?
这就涉及到更长远的问题:掘金的处境是什么?掘金的目标是什么?
可能有球迷会说:目标当然是赢球和夺冠。并非如此。事实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绝大部分球队的目标都从来不是夺冠,冠军只是惊喜而非目标。对于掘金来说,布斯在夺冠之后第一时间赶紧表示“目标不是连冠而是多年多冠”、并且不惜白白放弃波普这样的冠军首发,足以说明掘金有着比夺冠优先级更高的目标。我们不能因为布斯没有积极补强而指责他,因为他很可能客观上没有这样的权限。
这就像我们不能把现在太阳的惨状归咎于詹姆斯-琼斯,他交易比尔的举动有很大可能是旧老板授意推高估值和新老板上任搞事的被动结果,就像著名的比利金掏空全部家底换来老四巨头只不过是因为老板立下“五年夺冠”激进目标的无奈之举。
在布斯接手时,掘金已经和四大主力签了长约,薪资灵活性被锁死,选秀权资源也不多;从历史来看,掘金也很难从自由市场得到重大斩获;约基奇已经拿了两个MVP,但队里没有任何一个全明星,夺冠前景十分模糊;球队疑似有严格的支出限额,不能无限投入,而要维持长期竞争力。
没有薪资空间、没有富裕的选秀权、没有可以超额支出的支票、还要维持长期竞争力,布斯在这种情况下搞出“用远端首轮换当下新秀来培养以期升值”确实是一个努力寻求价值增长点的合理途径。
从这个角度说,布斯干得还可以了,选秀和培养的成果也说得过去。
但是,布斯坚定地保留了小波特并且提前续约了戈登,锁死了绝大部分薪资空间,这让掘金的操作始终缺乏转圜的空间。即使未来布劳恩和沃特森等人打出来了,掘金又该怎么续约?如果布斯能把小波特变成一个迪温琴佐和一个惠特莫尔,目前的局面会大不一样。
寻求长期竞争力却锁死操作空间,这就有问题了。
不过,事情也有可能是布斯兜售小波特数年而未果,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三,篮球判断。
在团队建设和思路构建之下,才是球迷常常关注的对篮球的判断:球队该做某一笔交易么?选秀该选哪一个球员?签约该瞄准什么类型的球员?……
而在各种判断之中,有些判断的重要性远超其它。对掘金来说,除了约基奇这种不用判断和穆雷这种恰好合同年夺冠没有判断空间之外,最重要的三个判断是:对小波特的判断、对波普的判断、对纳吉的判断。
1,对小波特的判断:犹豫就会败北。
小波特是掘金阵中少数年轻高位新秀,有升值空间不假,符合整体思路;但小波特自身有巨大的技术缺陷,也有潜力股直接跌停的可能性。
事后来看,小波特的发展逐渐接近失败。即使以续约时潜力无限的视角看,合同金额也是偏贵的,球队头部薪资占比实在太大,着眼长期的话势必应该尽早出手削减投资风险。布斯在小波特问题上判断失误对掘金影响巨大。
2,对波普的判断:十分果决。
事后回看自不必说,波普是夺冠功臣。在当时看,这个交易也做得挺有水平。波普被认为是普通拼图,而蒙特-莫里斯已经展现出了出色的处理球能力,助失比惊人,穆雷又出勤很差,做这个交易还是需要眼光的。
这些年,签约布鲁斯-布朗、贾斯汀-霍勒迪,也都是挺成功的(即使考虑到约基奇无比强大的兼容性),萨里奇虽然不算成功但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不好一概而论。
总的来说,布斯在拼图方面的判断可以给个不错的评价。
3,对纳吉的判断:也许非人力所能及。
纳吉是这些年掘金(除了四大主力和新秀之外)唯一续约留下的非底薪球员,是球队最重要的投资之一。而且续约纳吉是有争议且明显偏贵的决策,某种程度上,这代表着是布斯的脸面——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关于纳吉的使用问题会成为布斯与马龙之间的重要矛盾。
但纳吉——以及萨里奇——的问题是一个纵观整个联盟历史都很难回答的问题:围绕超级中锋该找什么样的替补?
火箭找不到姚明的替补、魔术找不到霍华德的替补、76人找不到大帝的替补、马刺找不到文班的替补,那么多精明的管理层做了那么多不同的尝试,基本都算不上成功。纳吉和萨里奇、托布等当然也算不上成功,但从历史的角度说,也不好算是布斯的失败。
也许放弃尝试而把资源投入到其它地方才是最明智的。
四,细节微操。
细节微操是最显眼最容易被人诟病的,但往往也是最不重要的。
它影响很小。
比如,布斯续约雷吉时多给了一个球员选项,送走雷吉时被迫花了两个次轮签;又比如,谈达龙-霍姆斯的交易时,对面只是犹豫了一会儿,布斯就多给了对方一个次轮签。这些都被球迷拿出来当作典型来批判。
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归根结底,这也就是三个次轮签罢了。次轮签不值钱。
而与次轮签的“不值钱”相比,对机会的判断和把握要重要得多。假设霍姆斯能打出像麦凯恩一样的表现,而掘金因为贪图一个次轮签而错失机会,那损失的价值就远不止三个次轮签了。
而且,从根本上来说,细节微操就不该是总经理的职责。他是球队最高领导,做交易时拿个主意、给个方向,剩下的细节问题交给其他人去做就好了。
从以上分析综合判断,布斯固然算不上卓然超群的总经理,但放走布朗和波普等窒息操作的责任也不能完全算在他的头上。抛开一些细节微操不谈,在严格的支出限制和维持长期竞争力的目标下,布斯摸索并贯彻了自己的思路,连年中产引援也颇有成效,但是,宏观层面没有对薪资结构做调整,更宏观层面搞砸了球队内部关系,这些重要乃至最重要的方面做得不好,那小的努力和成绩就有些徒劳了。
这些评价应该算是中肯的。
(NBA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