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河日报
在黑龙江畔的黑河市,肉牛产业正经历从传统散养到现代化全链条的深刻变革。全市通过育种创新、政策扶持、品牌打造,推动肉牛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肉牛存栏达22.73万头,其中安格斯牛存栏1.1万头,规模化养殖场达103个。
全链布局强根基。黑河市锚定高端肉牛发展方向,推进孙吴县安格斯牛省级核心育种场升级为国家级,建成嫩江、北安、孙吴10万头高端肉牛产业集群。嫩江九三食品完成屠宰场改造,年屠宰能力超万头;北安国牛项目总投资10.7亿元,建成后年屠宰加工能力将达10万头。目前全市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6000余养殖户增收。
政策赋能添动力。2024年全市发放粮改饲、贷款贴息等补贴1212.48万元,肉牛保险覆盖1500头。孙吴县对安格斯牛舍建设、母牛引进等给予专项扶持,嫩江市出台冻精补贴政策,逊克县推动高效养殖示范项目落地,政策组合拳让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品牌引领提质效。孙吴县“黑尊牛”品牌通过绿色认证,建成自动化屠宰生产线,产品进驻哈尔滨、大庆等地专营店。在哈洽会等展会上,“中国安格斯肉牛之乡”品牌获央视网、《光明日报》等媒体聚焦,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随着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不断完善,黑河肉牛产业链条全面贯通,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路径。(记者 温浩)
记者手记
黑河“肉牛”拿什么“犇”向未来?
黑河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生动诠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链式思维”。通过锚定高端肉牛方向,贯通育种、养殖、加工、冷链全链条,以政策精准滴灌夯实产业根基,以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不仅让“中国安格斯肉牛之乡”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更探索出一条“产业增值留在当地、增收红利惠及农户”的乡村振兴路径。
6000余户农民从产业链延伸中获益,每头牛的价值通过精深加工倍增。黑河实践深刻表明:立足资源禀赋做强产业链条,正是农业现代化破题的关键。这“牛劲十足”的发展势头,为寒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