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公布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项目规则调整方案,尽管部分项目在设置上出现变化,但室内排球项目的核心规则并未做出调整,这意味着:男、女排项目依旧各有12支参赛队伍、每支队伍的最终参赛名单仍为12人,并不会有扩编。
这项规则的确认,意味着刚刚走马上任的中国女排新主帅赵勇,在通往洛杉矶奥运会的选人策略上,依旧要面对“宽进严出”的残酷现实。
作为世界排坛中技术体系最为复杂、打法最为多样的队伍之一,中国女排在面对奥运名单压缩的情况下,如何在进攻、拦网、防守、串联、替补能力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将成为当今新一届中国女排教练团队的巨大课题。
在采访中,赵勇曾明确提出,中国女排将坚持“老中青结合”,老将需具备精神引领力与稳定性,中生代球员要敢于承担核心任务,年轻球员则是备战周期内的成长重点。
然而,在三年后的洛杉矶奥运12人名单限制下,“轮换空间有限”与“培养时间紧迫”的矛盾将持续存在,换句话说,赵勇不仅要对眼下选谁上场要有清晰并且明确的判断,还必须从长周期角度,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潜力股的“成长节奏”。
在阵容压缩的情况下,具备“多面手”能力的球员将被格外重视,能打接应又能打主攻、能接一传还能强攻等等,一人多岗、攻防兼备的全面型球员将成为主教练心中的黄金资源。
这对于中国女排的选材体系也是一项提醒:在全运会、世界级的联赛、国家队集训中,是否给予年轻球员更多尝试不同位置的机会,将影响未来是否拥有足够的阵容弹性去应对国际大赛的极限环境。
随之国际赛场的规则确定没有变,留给教练组的容错空间也没有变,赵勇在接手中国女排之后,需要在保有传统优势的同时,更科学地调配兵力,从公布的新一届19人名单当中,在未来确定的12人名单中,找到“攻守平衡”和“未来储备”的最佳结合点,将是赵勇面对的必修课题。
奥运路漫漫,中国女排起步即挑战,但挑战越大,意义也越大。相信赵勇和新一届中国女排,将在这12人的名额背后,挖掘出属于新周期的最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