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变速器车辆中,越来越多的驾驶员仅使用“P”、“D”、“N”和“R”等基本挡位。然而,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乘坐不同的汽车时,并被变速杆上排列的字母“S”、“B”、“L”和“2”弄糊涂。
自动变速器上的变速杆上有各种字母和数字,都代表特定的“范围”。最基本的四个档位是“P(停车)”、“D(行驶)”、“N(空档)”和“R(倒车)”。这些是日常使用的挡位。
D挡在正常前进行驶时使用,并自动选择最佳挡位。空档是指发动机的动力不传递至车轮的状态,由于驱动装置未被锁定,因此车辆可以在斜坡上自行行驶。倒车挡是向后移动时使用的后齿轮。
然而,自动变速器车辆通常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多种其他可用范围。 “2”和“S”的写法根据制造商的不同而不同,但它们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将齿轮锁定在二挡。
上坡行驶时尤其有效。但是,根据制造商的不同,“S”可以表示“运动”,指针对运动驾驶的换挡控制。
“L(低)”是将变速箱锁定在一挡或低挡的范围,在需要更强的驱动力或强大的发动机制动时使用。此外,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中常见的“B(制动)”是施加强力发动机制动的范围,在下坡减速时尤其有用。
只要根据情况适当使用不同挡位,就可以实现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例如,在长坡行驶时,持续踩下制动踏板可能会导致整个制动系统过热,增加制动失效或气阻的风险,使制动效果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从“D”换到“2”或“S”会增加发动机制动并减少使用脚制动器的频率。在较陡的下坡路上,还可以通过换到“L”或“B”来获得更强大的发动机制动。
如果挡位一直保持在D挡,车速每次降低时就会频繁降挡,造成发动机转速频繁变化,加减速不顺畅。
在这种情况下,换入“2”或“S”将固定挡位并稳定车速,减少了发动机的压力,同时保持了平稳的行驶。
在积雪或结冰等湿滑路况下,建议使用“2”或“S”挡位,而不是普通的“D”挡位。这是为了通过固定较低的齿轮来限制突然的扭矩变化并防止轮胎打滑。
有些车型配备了“雪地模式”,但对于没有此功能的汽车,二挡启动等技巧也很有效。但是,需要注意不要将油门踏板踩得太用力,尤其是在积雪结冰且光滑的冰路上,因为轮胎会突然旋转,使车辆难以控制。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的普及,挡位选择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汽车中,“2”和“L”等范围很常见,但近年来,“B”挡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与再生制动系统相关,主要是优化其在减速过程中将能量回收为电能的功能。
由于电动汽车没有内燃机,因此不需要传统自动变速器中复杂的齿轮配置。许多电动汽车的配置很简单,只能在前进和后退之间切换,并且没有多个挡位。例如:“D”、“R”、“P”等基本挡位。
最新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都允许使用换挡拨片逐步调整再生制动的强度。与传统AT的手动换挡模式不同,允许驾驶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况精确控制减速强度。
汽车的换挡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除了传统的“P”、“D”、“N”、“R”等基本挡位之外,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挡位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辆性能也变得非常重要。
即使在电动汽车不断发展的时代,通过正确理解如何操作变速杆并适当使用,也可以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驾驶。特别是对于配备再生制动系统的车辆,适当选择不同的挡位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并延长行驶距离。
校对 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