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琳琅,一位见证了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老艺术家,于2023年4月8日离开了我们。她的一生,正如她所塑造的那些经典角色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从令人咬牙切齿的反派特务到慈祥和蔼的刘姥姥,叶琳琅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她的离去,不仅是中国电影界的损失,也唤起了无数人对老一辈艺术家敬业精神的追忆。
叶琳琅的演艺生涯始于上世纪50年代,正值新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时期。在那个年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和教育工具,承载着塑造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使命。叶琳琅凭借着对表演的热爱和天赋,很快在影坛崭露头角。她塑造的众多反派角色,例如《铁道卫士》中的王曼莉、《虎穴追踪》中的资丽萍,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角色虽然性格各异,但都被叶琳琅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以至于几十年后,仍有观众在街上认出她,脱口而出:“这不是那个特务吗?”
对于“反派专业户”的标签,叶琳琅从未感到介意,她曾坦言:“我长得不漂亮,演坏人反而放得开。”这种豁达的心态和对表演的执着追求,让她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她从不拘泥于角色的大小和类型,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她都倾注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演绎,力求将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即使是像《小字辈》中被车门夹住的胖大嫂这样只有几秒钟的镜头,她也用心揣摩,用精湛的演技给观众带来了笑中带泪的感动。
在长达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叶琳琅塑造了无数经典的银幕形象,而真正让她家喻户晓、晚年翻红的,则是2008年新版《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角。当时,76岁高龄的叶琳琅接下这个角色,曾引发不少质疑,毕竟她之前多以反派形象示人,能否驾驭好这样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市井老太太,许多人心中都打着问号。然而,叶琳琅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她为刘姥姥设计了诸如撩衣襟、搓手指等一系列小动作,将一个农村老太太的憨厚、精明和淳朴演绎得淋漓尽致,彻底征服了观众。
为了更好地诠释刘姥姥这个角色,叶琳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据剧组人员透露,她每天都会提前三个小时到片场背台词,即使坐着轮椅也坚持亲自走位。有一场醉卧怡红院的戏,为了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她反复摔了十几次,起来后还开玩笑说:“我这把老骨头,比宝玉的床还经折腾!”这种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叶琳琅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生活中也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她的丈夫张辉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二班长的扮演者,两人相伴半个多世纪,是圈内公认的模范夫妻。2023年张辉去世后,叶琳琅曾独自坐着轮椅回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探望老同事,回忆起两人当年的爱情故事,她笑着说:“当年他追我,就靠每天给我带一个烤土豆。”这平淡而真挚的爱情故事,更显珍贵。
叶琳琅和张辉的两个儿子也从事演艺工作,虽然未能像父母一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他们继承了父母对表演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叶琳琅的离去更显得弥足珍贵。她代表着一种老派演员的职业操守和艺术追求,不挑角色、敬畏职业、活得通透。从特务到村妇,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76岁高龄仍坚持用原声台词,与如今一些依赖配音的“数字小姐”形成鲜明对比。被问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状态时,她笑着回答:“别把自己当明星,就当是个手艺人。”这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叶琳琅的一生,是与中国电影紧密相连的一生。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也成为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她对表演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豁达,都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校对 廖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