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三秦大地文化瑰宝
更新于:2025-04-13 10:09:12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坐落于延安清凉山南麓的延安新闻纪念馆,是全国第一座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万国强 摄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隅。郭春龙 摄

  万国强  杨  爽

  出行提示

  北京西—西安北: G87、G91、G671、G307、G55

  上海虹桥—西安北: G1802、G1974、G360 

  上海—西安:Z376、D122、T116

  广州南—宝鸡南: G814、G842  

  广州—宝鸡:K82、K226

  北京西—榆林:K1115 

  上海—榆林:Z268

  北京西—延安:K545、T7、T41 

  上海—延安:K560

  陕西,又称三秦。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自然相融。火车,这一承载着时代记忆的交通工具,如今成了人们探寻三秦文物之美的独特媒介。

  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我们踏上了一段穿越古今的旅程,去追寻那些散落在三秦大地上的文化瑰宝。

  千年文物的历史低吟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

  在西安明城墙下,西安站仿佛一个时光的入口,引领着我们走进千年的历史长河。在这座具有90年历史的老站,我们换乘地铁直奔闻名遐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再到汉唐的陶瓷,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时光胶囊,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那些彩陶上的图案,或繁复或简约,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我们仿佛看到了先民们在篝火旁制作陶器的场景,听到了他们欢歌笑语的声音。

  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我们也应该像古人一样,用更多的耐心与敬畏,去对待那些承载着文明记忆的旧物。或许,这才是参观博物馆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观完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返回西安站乘坐列车,不足半小时便来到了临潼。这里拥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

  站在俑坑边,凝视着这些“沉睡”了千年的战士,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们看到了秦朝的强盛与辉煌,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磅礴气势和不屈精神。它们不仅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见证,而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青铜瓷器的艺术交响

  我们乘坐动车离开西安前往宝鸡,窗外的风景如电影般一幕幕闪过。宝鸡,这座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城市,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内,一件件青铜器古朴沉静,它们或造型奇特,或纹饰精美,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镇馆之宝何尊,静静伫立在展柜中央,它器型厚重,纹饰精美,颈部的蕉叶纹与兽面纹、底部铭文中“中国”二字尤为夺目,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刹那间,一种与历史紧密相连的震撼直击心灵。

  随后,我们前往榆林。榆林,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在榆林博物馆,我们看到了更多文物珍品。最先吸引我们的是那些造型独特的石器和陶器,它们造型各异,色彩鲜艳,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古代榆林人的生活和审美意趣。

  青铜鼎、青铜酒器、青铜兵器映入眼帘。青铜鼎厚重敦实,像是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青铜酒器造型精巧别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审美意趣;青铜兵器的剑刃虽不再锋利,却仍能感受到曾经的寒光凛冽。

  宝鸡和榆林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青铜器的庄重气质。它们彰显着彼时的精湛工艺和独特文化内涵,也让我们与这两座城市的灵魂贴得更近。

  红色文物的精神传承

  次日,我们在榆林站乘坐复兴号列车,2小时左右便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就像推开了通往峥嵘岁月的大门,令人置身于那段炮声隆隆、战火燎原的年代。那些珍贵的革命文物,老照片、信件、武器等,都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随后,我们游览了延安新闻纪念馆、南泥湾、杨家岭、王家坪等红色纪念馆和遗址。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理想与信仰的力量,我们感受着红色基因在血脉中的涌动。

  我们乘火车穿梭在陕西的各大城市之间,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每一次停靠,都是一次新的探索。当我们走出火车站,走进博物馆,与那些文物近距离接触,便实现了现代与古代的文化交融。这些文物虽然沉默不言,却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三秦大地的辉煌过去和灿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