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高世逢
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戏剧与神话一直是相互辉映的璀璨明珠。戏剧有“四功五法”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经典的神话故事则承载着独具匠心的智慧与想象。如火爆全球的动画电影《哪吒2》就是很好的证明。“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我命由我不由天,小爷成魔不成仙。”这首充满力量,能激发无穷斗志的打油诗大家肯定记忆犹新。哪吒得心应手地把戏剧中常用的基本技法和手位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剑指、云手、穿手、十字踢、托按掌、弓箭步、金鸡独立、朝天蹬等,生动地展现了戏剧带来的无穷魅力,以及传统与现代,古典与创新深度融合所收获的艺术效果。
戏剧与神话本身就是有口皆碑的黄金搭档,其创作的作品数不胜数,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李慧娘》《天仙配》《三打白骨精》《柳毅传书》《桃源洞》《孟姜女哭长城》《梁祝姻缘》等,这些戏剧作品各具神话特色,精彩纷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可不是简单的戏剧文学作品,而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虽年代背景不同,但故事离奇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数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观众的心灵,有的剧目甚至多次走出国门,有的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梅花奖和文华奖演员。
戏剧创作选择经典神话故事,虽不是新鲜事。但这两种艺术形式相遇,确实能起到很好的触动。回想近两届湖南艺术节,其作品大多以红色题材或乡村振兴题材为主,如歌剧《英·雄》,湘剧《忠诚之路》,昆曲《半条被子》,京剧《向警予》,花鼓戏《蔡和森求学记》等,振兴题材如花鼓戏《山灯》,阳戏《花瑶绣娘》等。也许大家担心用神话故事来参加艺术节这种大型的艺术盛宴“仙气”太重,难免影响创作效果。因神话故事多以线性叙事为主,要改编成戏剧,不仅需要调整叙事顺序、加强故事戏剧性和张力,关键还要对戏剧悬念和戏剧矛盾冲突下大功夫提炼。如此大费周章,不如挖掘艺术院团所在地的英雄楷模、杰出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等相关故事来进行创作。
其实,经典神话故事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有它独特的优势。不仅是对传统故事的再现,也是对文化记忆的重构,还能丰富舞台艺术表现形式,避免题材单一。如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新白娘子传奇》《宝莲灯》,从故事到戏剧,再到其他剧种演绎,再到抖音、短视频、小品的转变,都融入了不同的戏剧元素以及新的文化价值。这种雅俗共赏的改编就像动漫《哪吒2》一样,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了戏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换言之,经典神话故事搬上舞台,能为戏剧创作打开不同的思路,尤其是通过舞台设计、服装、道具、音乐音效等元素,能为观众营造出奇幻、神秘的艺术氛围。
总之,戏剧与神话这对黄金搭档如能高品质的深度合作,不仅能擦亮戏剧舞台更多的艺术火花,还能为AI时代的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以及感受现代舞台艺术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