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舌,作为许多人钟爱的下酒菜和开胃凉菜,以其鲜嫩且略带脆劲的口感赢得了广泛喜爱。然而,尽管其美味诱人,人们不免担忧:猪舌的胆固醇含量是否过高?
那么,对于高血脂或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能否享用猪舌呢?
事实上,猪舌富含优质蛋白、钾、磷、血红素铁以及适量的钙和镁,尤其是硒元素含量丰富,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与猪头肉相比,猪舌几乎不含肥肉,口感劲道。尽管如此,猪舌中不容忽视的胆固醇含量确实存在。
猪舌属于内脏食品,每100克含有脂肪18.1克和胆固醇158毫克,这一含量相对较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完全不能食用,关键是要控制摄入量和频率,建议一次性摄入30~40克,避免过量。
在烧烤场合,猪舌常常出现在菜单上,此外还有牛舌、羊舌、鸭舌等选项。然而,这种轻松的就餐环境容易导致过量摄入,这对高血脂、高血压患者而言可能是一个不利因素。
除了猪舌,猪鼻子、猪耳朵、猪尾巴等也是常被一起购买的食材,它们的胆固醇含量同样不低,而且脂肪含量可能更为丰富,因此不建议频繁食用。
动物内脏普遍胆固醇含量较高,例如猪脑、猪肺、猪腰、猪肝等,其中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尤为惊人。
以具体数据为例,猪肝每100克含胆固醇288毫克,猪肺290毫克,猪肚165毫克,猪大肠137毫克,猪蹄192毫克。
尽管“烤猪脑”在某些地方颇受欢迎,但对于爱好者来说,偶尔品尝一次可以,但不宜过量,更不应频繁食用。
特别是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而言,应尽量避免食用猪舌、猪头肉、猪肝、猪大肠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如何合理安排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呢?
胆固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来源,即人体自身合成分泌的部分和通过食物摄入的部分。
尽管人体内合成的胆固醇占总量的大约80%,而食物中的只占大约20%,对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似乎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食物中胆固醇的摄入。
美国在2015年取消了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限制,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无限制地摄入高油高脂、高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就是说,对于油脂含量较高的内脏类食物,我们仍应有所节制。
这些“不受限制的胆固醇”更多地是在鼓励我们增加“好胆固醇”的摄入,比如常见的鸡蛋。尽管一枚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与100克猪舌相近,但鸡蛋能为我们提供众多有益成分。
鸡蛋中的胆固醇大多可转化为“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它有助于加速胆固醇进入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
然而,动物内脏及加工食品中的胆固醇不一定会转化为好胆固醇,它们可能成为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反而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