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解锁“小书虫”养成计
更新于:2025-04-14 07:34:06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名师名片

    孙琳,武汉市育才小学语文教学主任。全国首届最美新时代大先生、武汉市建功立业女职工标兵、武汉市魅力教师、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

    “孩子在家总黏着手机平板,满柜子新书完全不看,怎么办?”

    “我家孩子爱看书,但只关注故事情节,不关注好词好句,这可如何是好?”

    “孩子只想听我读故事,不肯自己读,怎么治?”

    ……

    当纸质书籍遭遇短视频的降维打击,当文字魅力在碎片化阅读中逐渐消解,当亲子共读变成家长的独角戏……我们该如何破题?

    ■ 第一步:破冰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不爱阅读,其内核就是没有兴趣。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妨试试以下三个小锦囊。

    ——投其所好。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初始阶段,我们需摒弃个人偏好,回到“孩子本位”。要知道,阅读启蒙的关键不在于文本的“价值标尺”,而在于点燃孩子内心跃动的火种。阅读启蒙越早越好,当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翻动小布书、小卡片时;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对色彩丰富、画面生动的绘本感兴趣时;当孩子走进小学,对童话、寓言产生期待时……我们不妨像培育多肉植物般,在书本的选择上投其所好,让他们读己所爱。这种无压力的文本探索,才会让阅读的种子在其心中悄然萌芽。

    ——营造空间。想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们要学会从时间上、场域上营造空间。在家里,可为孩子精心打造樱花粉、星空蓝等孩子喜爱的阅读角,配上光线足够的照明灯、可爱舒适的小沙发、充满童趣的毛绒地毯……这样的场域,孩子必定愿意去、喜欢去,也会常常去;周末或假期,和孩子携手走进图书馆,当指尖掠过整齐排列的书籍,当耳畔响起书页翻动的声音……无需督促提醒,他将看到榜样的无声示范,他将习得轻语慢行的文明礼仪,他更将在浩如烟海的文字宇宙中,遇见影响终身的思想星辰;书籍可看亦可听,我们还可以巧妙利用碎片时间,在上学路上放一段诗词赏析,在归家途中听一集经典故事……起初孩子可能不以为然,久而久之便会入脑入心,而这些看似零散的分秒,终将沉淀为孩子生命里温润如玉的文学底色。

    ——亲子陪伴。针对阅读无感的孩子,家长初期的高质量陪伴至关重要。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每天和孩子固定一个时间,并肩坐在专属阅读角,共享阅读静谧时光,亦是培养亲子感情的良好契机。起初可以家长讲、孩子听,慢慢可尝试你一段我一段,或分角色共读。为了鼓励孩子听下去、读下去,我们可模仿说书人,在情节精彩处戛然而止,猜想、埋雷、设悬……吊足孩子胃口,激活阅读内驱。

    ■ 第二步:习惯

    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蝶变

    当孩子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我们便可从习惯着手,引导孩子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蝶变。

    巧用“聊天术”。孩子读完书后有怎样的认知?对书中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抉择持怎样的看法……闲聊时,不妨问问孩子:“假如你是故事中的某某,你会怎么做?”孩子的回答定会折射出他对事物的看法,有心的家长可迅疾捕捉教育的契机,帮助孩子提高认知、树立三观。当然我们也可针对书中的精彩情节,引导孩子沉浸式思考。如阅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可问问孩子:“如果是你身处这片荒岛,你会优先解决哪些生存问题?”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大胆假设、大胆预测并思考其后果,这样高质量的聊天定能帮孩子实现思维的进阶。

    巧用“阅读存折”。随着阅读书籍的逐渐增多、阅读能力的逐渐提升,我们便可和他们一起做做规划。例如开学初,和孩子一起商讨并制定力所能及的阅读清单,规定每月阅读书籍的数量和具体书目(可将必读书目和孩子的自选书目穿插结合)。孩子每读完一本,便可将其书名、总字数存入“阅读存折”。这本可视化的阅读手账可清晰记录孩子的阅读足迹,也会带给孩子莫大的成就感。若突破月计划,还可给孩子提供一些小惊喜、小鼓励,让阅读变得有趣、可盼! 

    巧用“弹幕批注”。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确实,读书时拿一支笔,养成勾画批注的好习惯对深度阅读大有裨益,这也与小学阶段需要具备的阅读素养紧密勾连。值得关注的是,读书与批注应相辅相成,切勿因批注而中断思绪,为批注而批注。建议批注尽量简单、易操作:如遇到“好词佳句不妨用喜欢的符号圈画标记;遇到感触颇深的地方,可在空白处发起弹幕批注”,即用短词短句记录疑问、标注共鸣、写下猜想……这种“边读边思、落笔留痕”的阅读方式,相比传统摘抄更省时,更能保持孩子阅读的连贯性。

    ■ 第三步:建模

    让阅读有目的有方向

    当孩子阅读兴趣渐浓、阅读习惯养成、阅读积累渐丰,我们便可鼓励他们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阅读,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蝶变,并持续走向纵深。

    主题式阅读。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可鼓励他们以这本书为锚点,围绕其作者、创作风格、创作背景等展开主题拉网式阅读,构建知识同心圆。例如孩子学完课文《芦花鞋》之后,可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推荐其读一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当孩子读到“冰项链”等章节时,会通过意象对比发现曹文轩“苦难美学”这一核心命题。再往深走,我们可从作家研究的角度,鼓励孩子系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根鸟》……孩子便能发现曹文轩的作品往往聚焦乡村少年的精神蜕变,且擅用芦苇、葵花等自然意象构筑诗意乡土空间。

    学科类阅读。有的孩子痴迷于金戈铁马的军事传奇,有的则沉醉于星辰大海的科学奥秘……当孩子对某一学科的书籍燃起热情,不妨鼓励他们沿此路径展开海量、深度阅读,形成学科知识链。如爱好历史的孩子,入门可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进阶可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深度可读《明朝那些事儿》《南渡北归》……当孩子对这一学科领域的阅读逐渐广泛、深入,其学科素养也将随之形成。

    跨学科阅读。学贵有疑!当孩子对书中某个情节产生浓厚兴趣时,我们可鼓励他们大胆探究,跨学科研读,形成思维经纬网。以《海底两万里》为例,当孩子对书中“鹦鹉螺号潜艇”的设计产生兴趣,我们可鼓励他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跨学科阅读:读读物理方面的书籍《科学小达人:奇妙的物理》,以了解机械构造的原理;读读化学方面的书籍《化学元素漫谈》,以揭示材料科学本质;读读生物方面的书籍《有谁听到座头鲸在唱歌》,以理解仿生学应用……通过跨学科阅读,孩子不仅能深化对“鹦鹉螺号”技术原理的理解,更能在脑海中拥有更多维、更广阔的视域。

4月将举办69场招聘会
4月将举办69场招聘会
2025-04-01 15:48:08
上班族为何爱上学
上班族为何爱上学
2025-04-01 15:55:57
第一份工作如何选?
第一份工作如何选?
2025-04-02 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