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佳的人生轨迹就像他歌声里的真假音转换,在巅峰处戛然而止。
这个被称作 " 内地徐小凤 " 的歌手,用二十年时间从广州少年宫唱到春晚舞台,却在四十岁生日前夕倒在自家客厅。
他去世时电视机里正播放梅艳芳出殡的新闻,这个巧合后来被歌迷解读为 " 追随偶像而去 ",殊不知早在 1985 年,陈汝佳就因翻唱梅艳芳的《坏女孩》收到过律师函警告。
八十年代的深圳歌舞厅,陈汝佳每晚能赚 2000 港币,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工资。
他穿着垫肩西装模仿徐小凤,混血般的立体五官在霓虹灯下忽明忽暗,香港客人往台上扔金链子当小费,经理专门给他配了粤语翻译。
正是这段 " 夜场王子 " 经历,让他练就了教科书级的现场功力—— 1988 年青歌赛上,评委李谷一听到他《故园之恋》里的约德尔唱法时,钢笔尖在评分表上戳了个洞。
春晚成名后的陈汝佳陷入怪圈:原创歌曲《弯弯的月亮》被刘欢唱红,《晚秋》经毛宁翻唱才大火,自己反倒成了 " 原唱不红 " 的典型。
有次商演主办方把海报上的 " 陈汝佳 " 写成 " 陈汝家 ",他盯着错别字看了五分钟,转头对经纪人说:" 要不我改名叫陈家洛算了 "。
这种自嘲背后是深深的焦虑,当年跟他同期出道的刘欢早已登上奥运舞台,而他还在三四线城市跑拼盘演唱会。
感情生活更是一地鸡毛。
深圳电视台编导郑璞玉把他从夜场捞出来,却因控制欲太强被甩;
澳洲留学时认识的餐厅老板娘乌艳云,分手时卷走了他半副身家。
最扎心的是 2000 年参加《快乐大本营》,节目组把他暗恋十年的女同学请到现场,结果人家带着洋老公来秀恩爱。现场观众看到陈汝佳瞬间苍白的脸色,还以为那是舞台特效。
复出后的陈汝佳常把自己关在录音棚,把《黄昏放牛》录了十七个版本。
2004 年 1 月 12 日,陈汝佳母亲发现儿子倒在客厅时,电视机里梅艳芳的葬礼直播还在继续。
尸检报告显示死因是心肌梗塞,但歌迷更愿意相信他是 " 为艺术殉情 ",去世前三天,他刚拒绝某地产商百万酬劳的堂会邀约,理由是 " 不想在售楼处唱《晚秋》"。
追悼会上,当年青歌赛的奖杯被摆在灵堂 C 位,镀金表面早已斑驳,像极了那些被时光冲淡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