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横店,阳光洒在古色古香的片场上,空气里飘着点戏服的樟脑味。傅首尔站在一旁,穿着厚重的清宫戏服,脸上化着浓妆,额头却冒出细密的汗珠。她刚演完一幕“容嬷嬷”的戏份,导演喊“卡”后,她长舒一口气,笑得像个刚完成作业的小学生。这不是她熟悉的辩论台,也不是脱口秀的舞台,而是《无限超越班》第三季的录制现场。她,一个以舌战群雄出名的“斜杠中年”,为啥偏偏跑来演戏?这事得从头说起。
傅首尔这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很多人认识她,是在《奇葩说》第七季的决赛舞台上,她妙语连珠,硬是把对手辩得哑口无言,捧回了冠军奖杯。那时候的她,顶着“最会说话的女人”名号,写小说、讲脱口秀,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可谁能想到,她小时候的梦想压根不是站在聚光灯下耍嘴皮子,而是想当个演员,演尽人间百态。生活这东西,偏偏爱跟人开玩笑。年轻时忙着讨生活,演戏的念头早被柴米油盐压进了箱底。如今人到中年,兜兜转转,她终于站到了片场中央,像个追梦的愣头青。
这次来《无限超越班》,傅首尔可不是心血来潮。她私下里报了表演课,偷偷摸摸练了好一阵子。节目组的邀请其实早来了两季,她一直没敢接,觉得自己底子薄,怕出洋相。可这两年,她迷上了写剧本,天天泡在戏剧里琢磨人物,越琢磨越觉得,要当好导演、编剧,先得懂演员的活儿。于是,她咬咬牙,决定豁出去试一把。片场里,她跟一众演员聊得不亦乐乎,从老戏骨到新面孔,个个都是她眼里的“活教材”。她笑言,这趟横店之旅,简直像进了个戏剧的游乐场,啥都想玩一玩。
说起演戏,傅首尔挑的第一个角色就够让人意外——容嬷嬷。没错,就是那个让一代人闻风丧胆的“针扎狂魔”。节目组抛出这个角色时,她心里咯噔一下。演反派可不是闹着玩的,演好了,观众记住了你的恶;演砸了,观众骂你没演技。更别提还有人分不清戏里戏外,逮着演员一通喷。她有个演员朋友半开玩笑地说:“反派是条不归路,演了就得背一辈子黑锅。”可傅首尔转念一想,既然来了,就得拿出点当演员的觉悟。她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啥角色都不拒绝。导演咋说,她就咋演。于是,她一头扎进容嬷嬷的世界,琢磨怎么把这个经典人物演得不落俗套。
演容嬷嬷可没那么简单。傅首尔翻来覆去研究老版《还珠格格》,光是那阴恻恻的眼神,她就对着镜子练了好几天。片场上,导演让她收着点,别把反派演得太夸张。她一边听一边点头,心里却想着:这活儿还真像做菜,放多了盐,观众嫌齁;放少了味,观众又觉得淡。最终,她端出的“容嬷嬷”多了几分自己的味道——不光是恶,还有点让人捉摸不透的复杂劲儿。戏拍完,她偷偷问旁边的场务:“我演得咋样?”场务憋着笑说:“挺吓人的。”她乐了,觉得这趟没白来。
演戏这事,对傅首尔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窗户。以前在辩论场上,她靠一张嘴走天下,滔滔不绝,句句戳心。可到了片场,她才发现,演员的活儿压根不靠嘴。有一场戏,她跟对手演员对视了整整一分钟,啥话没说,愣是没出戏。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像被角色拽进了另一个世界,连呼吸都不一样了。她后来跟人聊起这事,半开玩笑地说:“我这张嘴,平时跟机关枪似的,现在总算学会闭会儿了。”这转变可不小,对一个爱说话的人来说,演个沉默寡言的角色,简直像让鱼儿离开水。
演戏之外,傅首尔还在节目里交了不少朋友。她跟许绍洋聊起当年的偶像剧,感慨岁月这把杀猪刀,愣是把荧幕上的小鲜肉变成了胡茬大叔。她还跟柯淳学了几招短剧的表演技巧,发现这行当的水比她想的还深。有一场戏,她演了个泼辣的大妈,台词全是即兴发挥,逗得全场笑翻。她事后跟工作人员开玩笑:“我这要是再练练,没准能去演个喜剧。”这话听着像玩笑,可她眼里的那股认真劲儿,谁都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