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反着人性来,你就赢了
更新于:2025-04-14 15:51:51

,大学士张英收到了一封家书。

信中写着家人为了和邻居争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地方,发生了纷争。

张英看后,挥笔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深受感动,也让出了三尺。

《道德经》中讲:“反者道之动。”

真正的高手,往往在与人性弱点背道而驰时,修得一片开阔天地。

 

1

高人一等,不如低头谦卑

年轻时的我们,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是世界的中心。

然而,经历越多,越会发现:傲慢是人生最大的绊脚石。

一个人只有懂得放低姿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一次演出京剧《杀惜》时,看到一位老人连连摇头。

梅兰芳意识到自己的表演出了问题,便将老人请到家中,悉心请教。

老人指出:“按梨园规定,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觉自己疏漏,于是低头便拜,称谢不止。

此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人观看自己的表演,并请他多加指正。

正是梅兰芳这种谦逊低调的态度,让他的京剧表演愈发炉火纯青,最终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刘慈欣曾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傲慢的人,总以为自己站在山顶,却不知脚下的土地早已松动。

总是自视甚高,处处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古人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昂首阔步可能踏空台阶,躬身前行才能看清道路。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放低姿态,以低求高,以退为进。

放下傲慢,拾起谦卑,才能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2

得寸进尺,不如让利三分

《孤注一掷》中有句台词:“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

贪欲如野草,稍不留神便蔓延成灾。

锱铢必较者,看似精明,实则在福报的账簿上早已透支。

胡雪岩的发迹与陨落堪称商业史上的警世钟。

清朝末年,这位"红顶商人"在生丝市场展开疯狂豪赌。

他动用手中权势和全部流动资金收购全国生丝。

各地丝商跪求给条活路,他却在西湖画舫宴请官员:"这些泥腿子懂什么生意?"

次年开春,意大利生丝丰收的消息传来,生丝收购价骤跌。

胡雪岩囤积的生丝霉烂在绍兴仓库,堆成三丈高的黑色山丘。

破产当日,他用金剪刀绞碎朝廷赏赐的黄马褂。

碎片飘进钱塘江,恰似他破碎的商界神话。

只管索取不懂知足,只占便宜不懂回礼,注定会遭报应。

相反,同样以商起家,山西乔家大院一直挂着块“学吃亏”的牌匾。

乔致庸经商时,蒙古客商错把貂皮当作羊皮售卖,他连夜追出三百里归还货物;

伙计算错账多收铜钱,他带着掌柜挨家挨户退款致歉。

有同行讥笑:“这么做生意,迟早赔光家底!”

他却说:“天下之利,当取七分留三分。

数十年后,乔家商号遍布全国,而当年笑他的商号早已湮没黄沙。

古人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人与人交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总想占尽便宜,却不知人情比利息更难偿还。

适度索取,懂得感恩,礼尚往来,才能细水长流。

 

3

妒忌刁难,不如相互欣赏

嫉妒是人性中的一大毒瘤。

它像一把无形的刀,时刻在切割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痛苦和扭曲中挣扎。

哲人家亚里士多德早有洞见:"嫉妒不是来自他人的优秀,而是源于自我的残缺。"

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成就时,往往会心生嫉妒,甚至想要通过刁难和挑剔来贬低对方。

嫉妒,是一个人堕落的开始。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都是才华横溢之人。

然而,周瑜却对诸葛亮的才能心生嫉妒,处处与之作对。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之力,大败曹军,立下赫赫战功。

而周瑜却因此心生嫉妒,欲除之而后快。

他屡设计谋,欲置诸葛亮于死地,却屡屡落空。

反而诸葛亮以超凡智慧,三气周瑜,使其怒火攻心,难以平复。

周瑜终因心胸狭窄,无法容忍他人之光芒,于盛怒之下,气绝身亡。

周瑜之死,表面上看是诸葛亮所为,实则是他自己嫉妒心太重,自己害了自己。

季羡林曾说:“欣赏别人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自己的胸怀。

心胸狭隘者,见明珠便想碾作尘;格局恢弘者,遇美玉愿琢成器。

真正的强者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就,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欣赏别人的绽放,自己的花园才不会荒芜。

就像黄山上的松柏,从不会嫉妒云海壮美,而是借着雾气滋养根系,最终与奇峰共享日月。

《反脆弱》中写道:“真正的强者,都在对抗人性弱点中淬炼韧性。”

人性本能让我们追逐名利、攀比计较,但真正通透之人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