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萍
4月14日,在海拔4700米的通天河畔,随着最后一组导线成功跨越135米宽的河面,玉树第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迎来施工关键节点。这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电网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全体建设者正抢抓高原春季施工期,向着6月底全线贯通目标全力冲刺。
作为青海电网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玉树二回线路全长516.7千米,共架设1134基铁塔,穿越3200米至5000米高海拔区域。工程自2023年11月开工以来,施工人员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形复杂、运输困难等严峻挑战,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基础浇筑99.47%、铁塔组立93.83%、导线架设75.52%,多项指标接近尾声。项目投运后,玉树州将形成双回路供电格局,有效解决当地供电半径长、负荷波动大的问题,大幅增强供电能力与可靠性。
玉树第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跨越施工放线现场。常秉玉摄
“跨越通天河是整个工程的技术关键点。”5标段施工项目经理肖勇平介绍,该标段需在8.8米净空高度内完成带电跨越35千伏线路,施工人员既要应对含氧量不足平原60%的极端环境,又要确保下方公路、牧区的绝对安全,施工人员采用马帮驮运、人扛肩挑的方式运输塔材。
面对极端环境,施工人员尝试应用多项创新技术。在3标段,施工人员创新采用轻量化格构式集控跨越架,将传统高空作业量减少40%,并通过无人机实时监测放线精度,最终实现高效、“零事故”跨越。
“我们改良了混凝土配比,在零下25摄氏度环境下仍能保证基础浇筑质量。”国网青海建设公司业主项目经理张辉表示,工程沿线60%为机械无法到达的无人区,物资运输全靠骡马队,单基铁塔平均运输耗时达普通工程的3倍。
玉树第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跨越施工放线现场。常秉玉摄
在海拔4700米的5标段通天河跨越施工现场,牵引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14名作业人员分工协作,一台20吨起重机正在吊装线缆,“牵引板到达位置”“牵引机加速”……现场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通过对讲机实时沟通,开展张力放线。“每天开工前都要进行血氧检测,合格才能上岗。”业主项目部安全专责李云鹏说,项目部严格执行“复工七步法”和“双准入”,每日召开作业站班会,对现场安全技术进行交底,确保高海拔作业安全可控。“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安全,我们监理人员和施工班组做到同进同出,监理人员全程旁站,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叫停整改。”青海省迪康咨询监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张万钧表示。
据了解,该工程建成后不仅能提高玉树地区用电负荷接入能力,还将进一步优化黄河上游电网结构,促进三江源地区30万牧民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跨越。
“现在每天不同标段加快铁塔组立、导地线架设、基础开挖,施工效率较冬季提升了150%。”张辉表示,随着剩余工程不断推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国网青海电力已调配组织600余名建设者投入收官战,确保这项“电力天路”按期点亮雪域高原。(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常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