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闺蜜变成亲家,算计就开始了,黄玲也是如此。
当两家人知道筱婷和栋哲谈恋爱,双方的态度与反应就不一样。
宋莹听说了这事,激动的不行,她内心深处觉得儿子有本事。
“这林栋哲不愧是我宋莹的儿子,闷声干大事,这个林栋哲真棒。”
反观庄家,在家族聚餐得知这个消息,两口子都不是很高兴。
庄超英说:“我这一闭上眼睛呀,满脑子都是林栋哲在院子跳舞,你说筱婷眼光怎么有点怪啊!”
其实两家的反差也情有可原,首先是性别不同,在传统观念下,嫁女儿和娶媳妇还是有些不同的。
其次是筱婷和栋哲从小一起长大,两家大人也都深知两个孩子的原始状态。
筱婷从小就长得漂亮,乖巧懂事,学习还好,是众位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林栋哲呢,从小调皮,大祸小祸不少惹,学习也不好,哪个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都会头疼的。
因为以前的印象太深,即使林栋哲考上了重点大学,可依旧有顾虑,这也正常。
后来宋莹和林工来庄家串门,黄玲两口子开始了一系列的算计。
林家去广州做生意,生活肯定会比庄家高一大截。
庄超英不想让人家觉得家中寒酸,于是拿了不少钱买了一台彩电。
九十年代初,彩电的价格可不低,连鹏飞都认为林栋哲似乎不是舅舅心中合格的女婿。
“我赞不赞成,也不能拆筱婷的台吧!”
一句话就说明了父母对女儿的爱,不希望女儿因为家境问题从而矮人家几分。
以过来人的经验来看,即使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总归也不可以差的太远。
宋莹两口子这趟来,算得上上诚意十足,带了不少礼物不说,还给黄玲和筱婷带来金首饰。
图南提议:“筱婷主意大,我们不太好替她做主,所以这项链吧,我觉得还是暂时别给筱婷。”
“您二位太郑重了,我怕筱婷和栋哲有心理压力。咱们别给他们那么大压力,他们将来的路让他们自己去走。”
图南的这番话,又何尝不是黄玲和庄超英想说的呢!
女孩刚谈恋爱,成与不成都不一定,收下这样贵重的礼物,万一将来不成,难免会被人家说三道四。
虽说两家人的关系很好,不过人心易变,还是避免以后徒增烦恼为何。
至于黄玲收下宋莹送给她的项链,其原因也很简单,她和宋莹确实有深厚姐妹情分。
还有一点是宋莹送项链,也是对黄玲帮她看护房子的答谢,有来有往关系才能更正常。
这是长辈们的权衡利弊,与小辈无关,有些话是心照不宣的。
宋莹一家三口很久没回到苏州,整个庄家也算盛情款待。
唯独有一点 ,就是宋莹离开,黄玲两口子并没有去送。
很多人认为黄玲是在摆架子,打心眼里看不上林栋哲,这里其实是误解黄玲了。
她曾经还劝过庄超英:“筱婷与其找个不知底细的,找栋哲,两家知根知底的,也挺好。”
所以,她从始至终都是支持两个孩子在一起的,并没有嫌弃栋哲。
那么她为何这样端架子呢?
就连庄超英都担忧地问她:“你没去火车站,宋莹不会有意见吧?”
“不会的,她知道这是要给筱婷面子,不然她早就进院子里来骂人了。”
与其说她是对这段恋情有意见,不如说是给筱婷撑场面。
作为闺蜜,她应该去送,可作为筱婷的准婆婆,她不能太上杆子。
对于庄家有些传统的人家,抬头嫁女是必须要有的姿态。
林栋哲固然很好,他们也不反对两人恋爱,可未来的事都说不准。
对此,宋莹心里也是明白的,再好的闺蜜情也抵不过母亲为女儿考虑。
所有的算计在这里都没看出来什么,直到筱婷和栋哲私自领了结婚。
宋莹得知消息后,狠狠骂了林栋哲一顿,接着就马不停蹄的赶去庄家。
她虽然还准备了厚礼,甚至交给筱婷一张存折,可黄玲却不满意。
第一点,当筱婷回来,进屋时,脱口而出喊的妈,只可惜是冲着宋莹喊的。
这里黄玲表现的很失落,自己养了二十多年的女儿,进门却先喊别人妈妈,难受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点,林栋哲和林工都没回来。上门提亲只有男方的妈妈一人上门,这多少会显得有些不够重视。
“林工不来也就罢了,连栋哲都没来。”
黄玲这是替自己的女儿委屈,提亲本应该热热闹闹的,如今却只能是如此落寞的收场。
不过再多的委屈也只能认下,必须为女儿日后在婆家的日子着想。
之前黄玲对宋莹两口子的小心思很绝,不贪图对方的财物,不过高的抬高对方。
真正爱女儿的父母,婚前要有风骨,婚后要学会宽容,只有这样,女儿才能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