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装”不下女性 无异于反向PUA
更新于:2025-04-16 08:50:42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连日来,“店主解释为何女装越做越小”的话题一再冲上网络平台热搜。据中国蓝新闻报道:某女装店主介绍,如果衣服做大了,小码女生不会买;衣服故意做小,大码女生以为穿不上但实际能穿,会觉得惊喜,她们也会来买……小码女装正在成为不少商家的营销噱头。

  事实上,网络上时不时会出现对女装“装”不下女性的质疑声。诸多反对之下,商家为什么依然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改变?从审美角度来看,社交平台上流行的某主打“One size fits all”的品牌风格,“A4腰”“漫画腿”“女团风”等关键词,助推了大众对“白瘦幼”审美的追求,使小码女装在网红、明星等网络“意见领袖”的推动下,成为一种主流的时尚潮流。这无疑让审美变单一和病态,进一步加剧了女性对于自身身材的反向PUA,让女装尺码“缩水”成为一种流行,甚至还助长了成年女子穿童装与女装童装化现象,出现畸形审美,限制市场多样化发展。

  从商业利润的角度看,女装越做越小,既可以迎合“能穿上就是好身材”的营销需求,制造网络爆点与身份认同,快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又能减少原料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短期内更有利可图。却忽略了一味贴合市场自发出现的营销需求,任由非正常尺码标准成为行业潜规则,违反企业活动非歧视原则,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必然限制市场可持续发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去年年底,“女装店双11退货率达历史高峰”冲上热搜,甚至还有商家的退货率高达80%~90%,正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追求美与个性需有边界。除女装越做越小外,女装裤子越来越长、衣服没有口袋等设计也遭吐槽,并让更多人期望女装“回归”正常审美。一方面,高矮胖瘦都可以是美,追求多样化审美、满足多样化需求并非要与某种特定审美标准背道而驰,而是要在尊重个人喜好的基础上,允许各种小众风格存在,包容不同的美。另一方面,服装本该适配人的需要,如用单一审美禁锢穿衣自由,无异于本末倒置。据了解,从2009年8月1日起,我国已实施统一的《GB/T 1335.2 2008 服装号型女子》国家标准。按照该标准,不同身高对应的腰围尺寸,应远高于市场现有不少女装标注的腰围尺寸。这也要求商家参考该标准,让服装尺码和功能回归正常。

  越来越多女性意识到:“穿不上女装并非自己的问题,而是衣服本身出了问题”,是可喜的意识觉醒,也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期望服装行业能加强监管,社会各界能继续宣传多元化审美标准,共同抵制单一审美霸凌,让服装真正服务于人的需要。              (晋钰佳)

提高235元 调至2265元
提高235元 调至2265元
2025-04-01 2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