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应该怎么去赚钱?
更新于:2025-04-17 02:17:34

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赚钱的多少,会随着年纪的增加逐步提升。

比如,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20岁赚2000一个月,22岁就应该赚3000一月,25岁就有5000一月了。

但现实是啥?

到了中年,才发现赚钱越来越难,甚至越来越少。

1、危险的举动。

对普通人来说,最危险的举动有两种。

A、畏畏缩缩,不敢卖出第一步。

李舟有个朋友,5年前,我们一起上班,他就天天说想出去创业,但这些年过去了,他还是在打工。

为啥?

他害怕呀,万一失败了咋办?

不但没了工资收入,还有亏本的可能,所以一直不敢下决心,现在到了中年,就更不敢辞职了。

B、步子迈得太大了。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人,长期在给人打工,脑子一热,决定要去创业,自己做生意。

说干就干,跑去开了个饭店。

会赚钱吗?

很难。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亏完多年血汗钱后,又老老实实去上班了。

这两种情况,都是很愚蠢的行为,失败是大概率的事情。

2、大概率事件。

就像李舟一直念叨的,想赚钱啊,就得去干大概率成功的事情才行,而不是认为自己牛逼,去挑战小概率,想着创造奇迹。

一个新开的公司,能熬过3年还不倒,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辈子打工的人,想发家致富,也跟痴人说梦没区别。

不管是太保守还是太激进,都犯了同样一个错误。

什么错?

太心急,试图一举成功。

在这个世上,我们都是普通人,想靠一次就成功翻身,是非常困难的。

买彩票也有中500万的,不可能因为有这个概率存在,我们就天天跑去研究彩票吧。

在家里好吃懒做的人,也有靠拆迁获得千万财富的,我们不能就天天在家等着拆迁吧。

普通人真想获得成功,就不能急功近利,得把眼光放长远点才行。

3、十年磨一剑。

人到中年,就不能再追求眼前的小利,必须想着5年后,10年后,自己到底在干什么,能赚多少钱。

有了这种长期思维,做事就不会心急,少很多浮躁。

30多岁了,判断某个事情要不要干,得看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复利效应。

复利,不是简单的滚雪球。

而是要用最少的投入,更低的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比如你用50万投资一个餐饮店,生意还不错,一年能赚100万。

然后用赚到的钱,继续投资2个,5个这样的餐饮店。

看起来也有复利,等自己开了10家店后,是不是就可以年入千万了?

不过在李舟看来,即使你年赚千万,我也不会去羡慕,因为这种模式风险太大,只要稍微有几个亏损的店面,可能之前的投资就全部吐回去了。

要是遇到疫情这种情况,可能多年的心血,也会毁于一旦。

真正牛逼的人,应该怎么去做?

做好一个样板店就行了,然后走加盟的路线,卖开店经验和输出文化。

也就是说,把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

再比如做自媒体这事,不管你现在有多少粉丝,都不是最重要的。

只有你认定了这事,把他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用10年,20年去坚持,10万粉丝,100万粉丝,那不都是早晚的事情嘛!

因为做这样的事情,跟上班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上班时,随着年纪的增加,给老板带去的价值会逐渐变小,只要有机会,他肯定会找更年轻的人来代替你。

但搞自媒体,随着你作品的积累,只会越做越轻松,时间越久,赚钱反而会更多。

4、天花板有多高。

很多人存下的钱,都是靠平时省吃俭用,一分一分挤出来的。

李舟从来不相信,靠省钱,能让一个人发财的。

为啥?

不管你再怎么会省,总是有底线的,有些事情是必须开支,省不了啊。

但赚钱就不同了,是没有天花板的。

感觉赚钱太难,还是赚钱姿势不对,没找到正确的方法。

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那点收入,所以只能勉强糊口,维持个基本的温饱而已。

想增加收入,必须要多管齐下才行。

你看那些有钱人,收入来源都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有股票、债券、分红、房租等。

别想靠一种收入,就真正改变人生了,希望很渺茫。

刘德华自己说,唱歌不如张学友,跳舞不如郭富城,演戏不如梁朝伟。

但他每样都做得不错,加起来就很牛逼了啊,一直红了几十年。

那问题来了,作为打工人,如何增加自己的多维收入?

老板发的工资,留下能维持生活的钱即可,把其它的资金,全部用来尝试新项目。

当然,你去尝试的新项目,即使短期不赚钱也没事,但一定是长期有潜力,有复利的。

如果能测试出来几个这样的项目,那就等于有了自动取款机,可以为你获得,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啊!

如此,人生才稍微有点改变的希望。

22条创业军规
22条创业军规
2025-03-29 02:34:11
雷军最近不OK
雷军最近不OK
2025-04-06 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