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刑期!100万赔偿!公安部:虚假宣传自动驾驶,最高判2年
更新于:2025-04-18 11:23:21

近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通过《智慧领航,安全护航 —— 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一文,明确将车企误导宣传自动驾驶的行为纳入刑事追责范围。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若车企将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处以广告费5-10倍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更严厉的是,若虚假宣传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致人伤亡,责任人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面临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高额罚金。这一规定直接击中了车企在宣传中“玩概念”的痛点——例如某新势力品牌曾以“全场景智能驾驶”为卖点,却在事故后被曝光系统仅为L2级。

文章强调,当前量产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均属于L0-L2级,驾驶人仍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若在开启辅助驾驶时出现“脱手脱眼”行为(如睡觉、玩手机),将被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面临罚款、记分;若引发事故致人伤亡,驾驶人需承担民事赔偿甚至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某地法院近期判决的一起案例中,驾驶人因依赖辅助驾驶追尾致1死2伤,最终赔偿超100万元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电商平台热销的“智驾神器”(通过配重欺骗车辆监测系统)被点名批评。生产、销售此类设备者,若造成伤亡事故,可按《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诱导“解放双手”致重大事故,可能被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死刑。使用者同样难逃追责——今年3月,一车主使用“神器”后车辆失控撞护栏,不仅自担维修费,还被处以2000元罚款并记6分。

并明确了,使用辅助驾驶时若酒驾,即便未实际操控方向盘,仍构成危险驾驶罪。今年1月,某车主醉酒后启动辅助驾驶,车辆在路口撞伤行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4个月。更严重的是,帮助醉酒者启动车辆并规避监控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纵容违法,承担连带责任。

工信部与公安部近期联合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要求车企严格测试功能边界,不得夸大宣传。雅安、第四师等地已试点跨部门数据融合,通过交通事故预警模型实现精准防控。并且未来车企需投入更多成本用于用户培训——例如特斯拉等车企此前已通过车内交互系统强制用户学习辅助驾驶操作。

当车企用“自动驾驶”撩拨消费者的科技幻想,当驾驶人把生命安全交给尚未成熟的技术,这场危险的共谋终将以法律的重锤收场。

尾巴:

公安部文章一出,雷军静默,余承东改口

咸鱼避坑小建议!
咸鱼避坑小建议!
2025-04-13 19: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