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脑机接口让癫痫患者玩《王者》《黑神话》
更新于:2025-04-19 08:39:37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spider侠于04月18日发布,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国首例:脑机接口解锁“意念游戏”
真正做到科技改变生活
2025年4月17日,上海脑虎科技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宣布,一名19岁右侧额叶癫痫患者通过植入自主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成功实现全球首个复杂游戏《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的精准脑控操作。术后仅两日,患者便进入临床试验,累计训练19.87小时后,其光标操控速度达4.07比特/秒,逼近传统鼠标水平。


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脑虎科技CEO彭雷称患者为“中国首个实现100%脑控鼠标的年轻人”,而该技术不仅用于游戏,还能控制智能轮椅、智能家居,并流畅操作哔哩哔哩、小红书等App

---
技术内核:
1. 硬件突破
- 256通道柔性电极:相比传统刚性电极,柔性设计减少脑组织损伤风险,可采集更稳定的局部场电位信号(LFP)。
- 无线化迭代:下一代无线版本脑机接口已完成研发,预计2025年内开展临床试验,摆脱“金属辫子”束缚。
2. 算法进化:
- XessOS操作系统:毫秒级解析脑电信号,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将神经信号转化为光标指令,结合深度学习模型每日自我优化,攻克神经信号漂移难题。
- 多范式训练:采用Center-out、WebGrid等经典实验,逐步提升患者操控精度,最终实现复杂游戏的高难度操作。
---
应用场景:从医疗康复到“赛博生活”
- 医疗价值:该技术不仅帮助患者精准定位癫痫病灶并切除,还保护了运动功能区,术后无后遗症,为运动障碍患者提供功能重建希望。
- 生活赋能: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智能家居(灯光、窗帘)、在线购物、收发邮件,甚至驾驶轮椅,实现数字化生活的“意念直连”。
- 游戏革命:此次突破验证了脑机接口在复杂场景的可行性,未来或推动沉浸式游戏交互,如VR/AR结合脑控技术,重塑游戏体验边界。
---
技术对标:中国脑机接口
与马斯克Neuralink的对比成为焦点:
- 效率优势:Neuralink首位受试者训练60小时达4.6比特/秒,而中国患者仅用19.87小时达到4.07比特/秒,训练效率提升显著。
- 场景深度:Neuralink目前聚焦基础操作(如国际象棋),而中国团队已攻克MOBA、3A级动作游戏的复杂交互,技术应用更具突破性。
---
尽管成果斐然,争议随之而来:
- 脑机接口是否可能引发“意识干预”?专家强调当前技术仅解码运动意图,但公众对“人机共生”的长期影响仍有担忧。
- 设备成本高昂(如配套维生系统)、寿命限制(类器官存活约100天)仍是普及障碍,无线化与材料革新成关键。
未来,脑虎科技计划将技术扩展至语言功能重建(如汉语音节解码),并探索非医疗场景的消费级应用,如教育、娱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