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个输出型爱好真的很重要
更新于:2025-04-20 05:01:50

最高级的休息不是停止创造,而是让创造本身成为滋养生命的源泉。

如果说记录是在内省、整理思路,记录过后,就会思绪清晰,平复心情。那么输出就是把爱好转化为成就感的高级休息法,可以纯粹地感受自己的存在,尤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平常进行的娱乐活动,如刷视频,看小说,打游戏等等,一般都属于输入型爱好和消费型爱好,这种爱好虽然能够获得一些信息,也能从中获得快乐,但是,在这些娱乐活动之后,我们经常会感受到一种空虚感。这是由于我们只是在单纯地消耗别人的劳动成果,接受来自外界的单向输入,却并不能将它转化到自己身上。

而输出型爱好则不同,它将你从那个“凑热闹的人”变成了“主角”,也就是创作者:比如你爱看电影,如果只是看,你就是观众;但如果你写影评、剪解说视频,就成了“创造内容的人”。这种身份转变会让你更自信,甚至可能影响别人。在这着娱乐活动中,你会收获更多的反馈,也会在活动结束后,得到更多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要比单纯消费快乐更持久。

写作、运动、演讲、和人交流、帮助别人、实践某项技能、参加某个比赛、为了学到某个东西去兼职、做知识卡片、整理个人知识体系、向认可的前辈发消息学习、对着教程做出一个东西、出门写生画画、上架个人产品,这是我整理的一些输出型爱好。

不过,我不打算详细为这些活动进行分类或者讲怎样操作更高效,因为如果连爱好这种东西都要写教程追求效率,那完全走偏了。

作为一名需要不断向外进行输出的创作者,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帮助我们更高效的进行输出的行动指南,希望你也能赶快行动起来,培养出自己的输出型爱好。

抓取主线精髓,就是这些注意事项:

一、熵减:将生命能量转化为创造力本质是熵减过程,考察自己在做的事情,每周用1小时分析各类输出带来的熵值变化

(混乱低效生命力消亡即为熵增,生命本质上是在对抗熵增)。工作本质上也是一种输出项目,经过分析,逐步去淘汰那些耗能高、产出低的项目。有人说那工作就是我最大的烦恼,持续消耗我那怎么办?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建议:

1. 关掉情绪

。精神微弱并且很烦躁时,告诉自己,我的能量只够就事论事了,我不去争辩也不计较怎样才能让大家更满意,工作都不在乎我还能在乎你吗?随便别人怎么看,我与工作的关系只在劳动合同的条款。

2. 给工作降本增效

。恰恰是专注,把工作分为这张图,要集中的时间就专注,要随机的工作就排队,核算总体工时。状态不好就是该集中的时候分心拖延6小时,被随机的通知一直打断插队,同时还一直跑着情绪(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3. 工作和自己完全分开,从时间到自我评价,完全意义的分开,去标签化。人本身是绝对当不好标签,尤其是当不好“好几个标签”,你这样玩cosplay还要求一定要扮演好,想象一堆观众,不仅演不好,连自己也当不好了。

最高级的休息不是停止创造,而是让创造本身成为滋养生命的源泉。

二、简化:察觉自己的情绪和动机,自我追问三遍不行就五遍,压抑较为深刻的人可能追问也不起效,那就要开放系统。

1. 和朋友出去玩。注意是很好的朋友以及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感受自己在这些放松事务中的状态。你一定会有这样的念头:改变、让自己更好、换一个新方向等等,抓住,立刻去实践看看效果,算我求你。

2. 用记录笔记

。找一个安静的没事的时间,完全客观地记录自己的事情,把可能的原因都写出来,一直深挖。你要找到自己这个封闭系统的漏洞,然后寻找真实,去升维度。“无论是什么高手或者活得很开心的人,都是能和事物或者人建立深度关系的人。只有真实,现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压抑自己的反而是幻想和头脑暴政”。我很认可武志红老师的观点也实践过,发现很有效。我把参考放这里,大家可以去体会。

3. 和ai对话

,有些人的主观意识实在太强,提供一下邪门方法。我把我用的话术给大家:

这个可以测试天赋和帮助完成目标,获得自己水平的真实评估:

“你是一个资深的xx(你想深耕的领域)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是我的老板,请你根据我的情况,评估一下我距离一个优秀的xxx(你想成为的角色)还有多远。请使用日常对话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解说方式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可以发现、解决自我的问题,从思想上改变你的念头:

“我的情况是:(把真实发生了什么和你的表现说出来)”“我是一个xx样的人(你的个人描述和过去可能相关的经历写一些),我遇到了一些balabala的问题,我想balabala,别人说环境说等等压力很大,我现在很迷茫,请你指出我的错误然后分析我行为的底层逻辑,深扒我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关联,找出深层动因。”

问出问题以后,之后几轮要再补充很多信息,深挖很久才能定位到你的问题。

确定是这些问题以后,问ai要建议。

“请根据以上这些我的经历和行为,以及我的性格,根据我的问题提出相对的矫正建议,实际可操作的行动方法,不进行夸张的情景假设和隐喻。”

“我的目标是xxx,请根据以上这些我的经历和行为,以及我的性格,根据我的问题,为我提出相对的矫正建议,实际可操作的行动方法。”

“请根据以上这些我的经历和行为,以及我的性格,为我规划几个实现我目标的方案分别计算成功率,然后结合我的情况,找出现阶段阻碍我完成既定目标的阻力。然后针对每一条阻力提出解决方法,要求实际可操作可执行”

(ps:这些是我自己摸索了几十个小时得出的简化版本,这样问比较快能进入主题,填补信息之后AI就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以后你就能持续用这个对话了。)

与AI的对话,让它对你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从客观角度来审视和审查自己,补齐自身视角的缺失,找出那些自身不易察觉的缺点和错误。

人,一定要结婚吗?
人,一定要结婚吗?
2025-04-14 04:53:22
永远不要提前焦虑
永远不要提前焦虑
2025-04-14 12:37:43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
2025-04-14 13:28:31
人生最高的境界
人生最高的境界
2025-04-14 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