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贵阳日报》报道,2024年贵阳常住人口增量“暂居全国第一”,引发广泛关注。贵阳市统计局也披露,2024年末贵阳市常住人口660.25万人,和2023年的640.29万人相比,增加19.96万人,增长3.12%。
此前的3月30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显示,彼时“在全国已公布2024年末常住人口的城市中,深圳以常住人口新增19.94万的数据,高居全国首位”。
随着贵阳数据发布,截至目前,贵阳取代深圳,全国常住人口增量暂居全国第一。
根据统计部门等官方渠道披露的数据,红星新闻记者逐一查询发现,去年常住人口增量超10万人的城市主要有7座,分别是:贵阳(19.96万人)、深圳(19.94万人)、广州(15.1万人)、合肥(14.9万人)、长沙(10.39万人)、南昌(10.22万人)、杭州(10.2万人)。
另外,这7座城市中,除了贵阳(GDP5777.41亿元)和南昌(GDP7800.37亿元),其他城市的GDP都在万亿元以上。那么,贵阳在常住人口增量上,究竟凭什么领跑?
2024年10月5日,贵阳,群山间高楼林立。图据视觉中国
采访中,相关专家表示,高增量除了与贵阳人生育意愿较强之外,也和贵阳的人口结构较为年轻有关。同时,这些年其在推进的“强省会”战略,正生发一些积极效应。
就未来如何更好发展,专家建议,保持人口增量优势的同时,贵阳应更注重通过人才增量来促经济,在人口高质量发展上多下真功夫,以促进产业效率提升。
1为什么是贵阳?目前,从全国各城市已公布的数据看,贵阳2024年以19.96万人的常住人口增量,暂居全国第一。
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但事实上,这只是过去这些年贵阳常住人口持续保持高增量的又一展现。据官方媒体报道,2023年,贵阳常住人口增量为18.25万人,仅次于当年排名第一的合肥(21.9万人)。
2023年6月10日,贵阳二七路美食街,食客熙熙攘攘。图据视觉中国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杜双燕博士表示,其在统计2013至2022年的人口数据时发现,贵阳常住人口在这十年间也增加约170万人,年均增加常住人口约17万人。
“相比省内其他市州,比如排第二的遵义,其常住人口年均增加4.5万人。”杜双燕博士告诉红星新闻,“由此可见,贵阳常住人口增幅处于首位度是非常明显的,且近几年的增幅也持续稳定提升。”
红星新闻记者从贵阳市统计局官网查询发现,最近十年,贵阳常住人口增量一直保持领先。数据显示,2015年贵阳市常住人口462.18万人,到2024年为660.25万人,十年增长198.07万人。这意味着,过去十年,贵阳每年平均保持近20万的常住人口增量。
据贵阳官方媒体披露,贵阳常住人口已连续45年保持正增长。
2024年5月18日,为迎接中国旅游日的到来,贵阳举行民族巡游大联欢,街头人潮如涌。图据视觉中国
常住人口的增长,主要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有关。
“从自然增长角度分析,包括贵阳在内的贵州省,其受生育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相对于全国的均值,贵阳生育率属于上升态势。”杜双燕博士介绍,2024年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是3‰,出生率是10.74‰,其中贵阳的贡献率很大。
生育旺盛期,通常指20岁至34岁的育龄女性。根据七普公布数据,杜双燕根据年龄性别顺推发现,贵阳生育旺盛期女性超70万人,约占全市育龄妇女(约150万人)的48%,占比全省最高。贵州其他两个人口大市遵义和毕节在这方面的数据,分别为41%和32%。
此外,在杜双燕看来,省里支持贵阳推进“强省会”战略的实施,加上贵阳人文环境、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提升,这也是其常住人口保持高增长的又一动因。
“贵阳市常住人口的增加,有房价低、气候好等客观因素,这吸引着外省人到贵阳置业、休闲和定居。”贵州省现代山地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肖郎平告诉红星新闻,“另外,贵州有近千万外流人口,随着贵州自身各方面条件改善,不少人也愿回流到故土发展,这是人口增量增大的又一原因。”
2增量高了,然后呢?即便出现不少的人口增量,但到2024年,贵阳常住人口也就660.25万人,这和全国很多省会相比,总量不大,甚至和周边省份的省会相比,也还较少。比如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的常住人口目前都超800万人。
在贵州省内,遵义、毕节和贵阳的常住人口也不相上下,比如2023年遵义常住人口658.06万人。毕节2024年常住人口是673.18万人,位居全省第一。
“像贵阳这样的城市,更应关注人口质量,而不只是人口数量。”在肖郎平看来,“核心要看是否拥有了符合城市未来和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否则,简单地增加人口,还是会回到增加要素投入的路上来。”
2025年2月7日,在贵阳市南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微电子元件的检测与组装工作。图据视觉中国
“招揽足够多人才,这才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肖郎平说,当然,人才未必就都是高学历,产业人才也是人才,总之要符合“以产兴城”的发展目标。
肖郎平还表示,相比周边的省会,贵阳过去一直没有鲜明而突出的代表性产业,现在有了大数据这张名片。此外,贵阳大数据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围绕大数据产业或其他潜在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布局和谋划好贵阳人口,特别是人才文章。”肖郎平说。
杜双燕说,当下,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增强,贵阳应利用人口增量依旧较大的优势,以延长从人口红利的丧失到人才红利获取之间的时间差,为地方经济崛起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关注人口增量之外,贵州本土专家也比较关注人口质量和人才数量问题,因为这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贵阳这几年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极力补短板。2024年,贵阳贵安引进各类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3120人,新增产业人才5.46万人,人才总量达151.5万人,连续三年新增人才11万人以上。
2024年9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发布《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显示,贵阳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双“50强”榜单。
回到贵阳的发展问题,“强省会”是这座城市近年来力推的主要战略。
2024年10月5日,贵阳,黔春立交桥。图据视觉中国
2021年是贵阳“强省会”行动的起步之年。这年,贵阳GDP是4711.04亿元;2024年,贵阳GDP增长到5777.41亿元。2024年贵阳GDP占贵州省2024年GDP(22667.12亿元)的比重为25.5%,但在2021年,贵阳GDP占到全省的比重是24.1%。
由此可见,“强省会”战略实施后,贵阳在全省的权重有较明显增长。需要注意的是,相对全国其他省份的“强省会”,贵阳还有差距,比如武汉经济首位度占到湖北省的35.2%,长沙占到湖南省的28.7%,西安占到陕西的37.5%。即便在贵州省内,GDP处于省内第二的遵义,和贵阳的差距也不大。数据显示,2024年,遵义GDP为5027.20亿元。
在肖郎平看来,除不应过于注重常住人口总量之外,也不要过于纠结贵阳是否属于“强省会”或“弱省会”。“毕节和遵义的人口基数有先天优势,现在发展也都不错。而贵阳的地域面积不大,人口总量偏少,是否有足够空间来承载和吸引兄弟城市的产业和人口,目前还很难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而美,小而强,也是一种竞争力,甚至是更强的竞争力。”
肖郎平称,如果“强省会”是虹吸效应带来的,或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他建议,贵阳要在人口高质量发展上多下真功夫,以促进产业效率提升。
杜双燕也举例谈到,比如在吸引和留住回流人口方面,贵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以确保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充分供给,确保贵州“特色教育强省”政策落地并取得更大效果。
同时,她还建议,“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强化就业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韦星
编辑 张莉 责编 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