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杨祖辉)当AI与古建筑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4月20日,玉林融媒小主播用稚嫩的手掌抚过斗拱模型,开启了“AI栋梁古建筑研学”的奇幻旅程。这场以“传统为基,科技为翼”的沉浸式研学,小主播们实地探访玉林万花楼,让历史书页中的营造智慧在当代少年指尖中重生。
老师向小主播展示古建筑的AI作品。
“我们以敬畏之心宣誓,以古建为媒,让世界看见东方智慧;以技艺为舟,载中华文明驶向未来!”在开营仪式上,小主播们郑重宣誓,争当中华古建筑文化的传播者。
“AI技术让传统建筑变了样,太神奇了!”“素描的古建筑一瞬间就完成了上色,真是太厉害了!”在AI古建筑云游环节,小主播们用AI软件与传统建筑互动后纷纷发出惊叹。科技赋能让古建筑不再是静态的展品,当孩子们拖动平板上的三维模型,梁柱间的应力轨迹化作流动的光带,又引发阵阵惊呼。
小主播挑战限时恢复魔方。
研学老师还为小主播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忆大师课程。“学习知识最快的方法就是记忆,通过我们的课程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记忆力。”当老师展示在短时间内记忆了一幅洗乱的扑克牌后,小主播们惊叹不已,都表示要学习这个技能。最后不少小主播通过短暂的学习后,也能做到在短时间内复原被打乱的魔方。
“千州万州不如鬱林州,千楼万楼最美万花楼。”在万花楼,小主播们领略了万花楼的建筑艺术魅力。据介绍,万花楼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灰塑技艺,一楼壁画绘制玉林八大景点及故事,二楼绘制文曲帝君故事,三楼壁画内容为玉林本地文昌文化、进士文化结合的魁星下凡故事。小主播们参观完后,都对万花楼的建筑工艺与文化内涵充满兴趣,纷纷表示要以小主播的身份,将这些玉林文化传播出去。
一上午的研学之旅,让孩子们收获颇丰。曾认为建筑就是“搭积木”的文淇有了新认知:“每个建筑结构都是古人写给未来的方程式。”杨思影则把万花楼拍了下来,她说:“我要用今天学习到的AI知识,把这种东方智慧融入未来城市的建设中。”
这场由玉林市融媒体中心与栋梁古建研学联合打造的研学项目,正架起一座贯通古今的桥梁。正如研学导师最后的寄语:“读懂时光沉淀的密码,才能构筑通向未来的云梯。”
原标题:玉林融媒栋梁古建筑研学启航 开启“未来建筑师的启蒙教育”新篇章
【来源: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