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南盘江
更新于:2025-04-21 13:19:43

南盘江,古代称温水或盘江,珠江流域干流西江干流河段。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源头高程2444米,经贵州省兴义市至广西红水河。南盘江是珠江的组成部分。

南盘江具体是指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以上称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共同构成西江上游。全长914千米,河道平均坡降为1.74‰,流域面积为56809平方千米。

南盘江流域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海洋,随着地壳运动,在古生代晚期,发生了海西运动,使得这一区域地壳上升,海水逐渐退去,形成陆地。

到了中生代三叠纪时期,受印支运动影响,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碰撞,南盘江地区处于碰撞带的前陆位置,开始形成前陆盆地,接受沉积,为南盘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推移,前陆盆地不断演化,在盆地内部,由于水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逐渐形成了一些初始的河道雏形。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使云贵高原整体抬升,南盘江流域的地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河道不断加深和拓宽,逐渐形成了现代南盘江的基本河道形态。

早先滇池水经过红河流入南海,由于地壳变动,使金沙江的支流螳螂河被迫向南并在海口河处接通滇池,而滇池流入红河的河床被阻,于是滇池溯水“颠”入金沙江,南盘江河道也因此更趋成型。

距今2500万年前,广西南宁以西的湖盆和东部的水系沟通,南盘江与珠江的其他水系汇合往东流入南海,至此,南盘江正式成为珠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系格局基本稳定。

南盘江流域跨滇黔桂三省,西北部与金沙江和乌江的分水岭乌蒙山脉,东北与北盘江为邻,南部与郁江的分水岭为都阳山脉,西南与红河的分水岭为横断山脉。流经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暗河交替。

流经滇东高原,该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形成了峰林峰丛、石林、溶洼、洞穴、地下河等多种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盘江中下游河段,河流下切作用强烈,形成了众多峡谷地貌。如自贵州兴义市坝达章村至贵州望谟县蔗香双江口河段,多为“V”形峡谷,有急滩跌水91处。峡谷两岸岸坡陡峭,谷深壁险,水流湍急。

南盘江,珠江流域干流西江干流河段,是珠江的源头河段,1985年被确定为“珠江源”。西江在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以上称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共同构成西江上游。

南盘江流经云南省沾益、曲靖、陆良、宜良、开远、弥勒等县市,于罗平县境流出云南省,进入广西西林县,后至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与北盘江汇合,称红水河。

南盘江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44条。主要支流有曲江、南洞河、金马河、泸江、清水江、黄泥河、马别河等,以黄泥河最大。

- 黄泥河:发源于白水潘家洞,河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7416平方千米,流量172立方米/秒,是南盘江较大的左岸支流。

- 曲江:发源于九溪关文村,河长208.2千米,流域面积3472平方千米,流量25.6立方米/秒,是南盘江的右岸支流。

- 泸江:发源于石屏县宝秀湖,河长144.4千米,流域面积4455平方千米,流量16.8立方米/秒,为右岸支流。

- 甸溪河:发源于梁河及雄壁,河长215.7千米,流域面积2905平方千米,流量22.9立方米/秒,是左岸支流。

- 马别河:发源于贵州省盘县老厂,流经普安县、兴义县、兴仁县,于芭皓注入南盘江。

主要湖泊有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杞麓湖均属南盘江水系。抚仙湖是云南省的第三大湖,也是第一深水湖泊,湖水通过海口河流入南盘江。

南盘江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88立方米/秒。流域内降水丰富,且有众多支流汇入,为干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补给。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水土流失相对较轻,河流含沙量较小。

南盘江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河流无结冰期,终年可通航。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为雨季,河流进入丰水期,水位上涨;冬季为枯水期,水位下降。

南盘江为沿岸地区的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为沿江的工业企业提供生产用水,丰富的水资源为渔业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宜良珠源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依托南盘江水进行规模化渔业养殖。

南盘江是“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规划”之一,其水量充沛、落差集中、调节性能好,地形地质条件优越,淹没损失较小,距离负荷中心近。流域内建有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等众多梯级水电站,为“西电东送”工程提供了大量电力。

南盘江是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航道的整治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其航运能力不断提升,可形成近1000万吨的年通过能力,结束贵州没有高等级航道的历史,加强云南、贵州、广西与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联系。

流域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云南的阳宗海、抚仙湖、石林,贵州的万峰林、马岭河,广西的天坑群等,吸引了众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