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续航焦虑与漫长的充电时长,如同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严重阻碍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不过,一项有望打破这一困局的关键技术 —— 全固态电池,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近期,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的时间日益明朗,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众多车企纷纷公布了自家的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
全固态电池,顾名思义,是采用固态电解质(如陶瓷、硫化物等材料)替代传统的液态电解液。与液态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能够储存更多电量,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望轻松突破 1000 公里。不仅如此,固态电解质的导电效率更高,其充电速度理论上可比现有的液态电池快 4 至 6 倍。未来,甚至有可能实现 “充电 10 分钟,续航 1200 公里” 的惊人效果,充电时长与加油时间相差无几。
然而,全固态电池虽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与成本挑战。其中,“固 - 固界面” 问题堪称技术瓶颈。固态电池的电极与电解质之间为刚性接触,无法像液态电解质那样充分浸润,这给电池性能带来了一定影响。此外,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硫化物电解质的成本是液态电池的十倍之多。因此,即便 2027 年全固态电池实现小规模量产,短期内也大概率只会应用于少数高端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