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汽车座舱的物理按钮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触控屏幕。如今,大量来自用户的抱怨终于被这些汽车厂商听见了——重要且常用的功能不应该都被塞进屏幕。
大众汽车计划重新引入物理按键,以取代现有的触觉滑块和触摸屏切换功能,用于操作车辆内的关键功能。大众汽车的设计总监安德烈亚斯・明特(Andreas Mindt)在接受英国媒体《汽车》(Autocar)的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他透露,从明年即将推出的 ID.2all 开始,将在所有车型的触摸屏下方配备音量调节、暖气控制、风扇速度调节、危险警示灯等功能的物理按键。
这一决定是综合考虑了客户反馈的结果。明特表示:“说实话,汽车就是汽车,而不是智能手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欧洲新车安全评级协会(Euro NCAP)要求车内必须设置五个重要功能的物理按键,并且将从2026年开始将其纳入安全评级中。如果一款车没有用于控制鸣笛,雨刮,转向灯,双闪和救援功能的物理按钮,那么它将无法达到最高的五星标准。
不仅是大众汽车,最近其他整车制造商也呈现出从数字界面回归物理按键的趋势。去年,现代汽车在焦点小组调查中发现,当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操作某些功能时,他们 “会感到有压力、烦躁和憋屈”。
现代汽车和起亚在艾尼氪 6(Ioniq 6)、EV6 等电动汽车中采用了基于触摸屏的操作方式,但目前正考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对操作方式进行部分调整。中国的小米则通过提供用户可以自行添加物理按键的配件来解决这一问题。
十多年前,特斯拉 Model S 引入大型中央触摸屏,引起一阵追风狂潮。此后,特斯拉逐渐取消了包括换挡杆和转向灯拨杆在内的物理按键。在Model 3焕新版上,特斯拉直接将转向灯,雨刮和换挡操作全部融入到屏幕里,将极简主义带到了新的层面。作为市面上唯一一家需要通过屏幕来控制车辆前进和后退的汽车厂商,特斯拉现在也觉得取消换挡杆有些激进,所以有可能会改回来,但仅限于换挡操作。
其实,之所以会导致如今屏幕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这些汽车厂商非常清楚,在车内安装一块大屏幕不仅更容易吸引眼球,还能将所有的功能都集成在屏幕的软件里,这比设置一系列物理按钮要容易得多,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于是,汽车厂商便开始将这种“降本增效”发挥到极致,甚至有的车型连车窗开关都变成了触控。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当屏幕越来越多,物理按钮越来越少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这并不是一辆汽车应该有的。
如今,这些汽车厂商终于意识到,当你在高速公路上以上百公里的时速行驶时,靠盲猜去控制车内功能是相当危险的,每辆车多花几分钱,增加一些物理按钮并不是难事,而且解决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