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突然消失的三位关键人物是谁 可能去了哪?
更新于:2025-03-24 11:43:49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三位人物,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在具有转折性的大事件当中,都起过“穿针引线”的关键性作用。然而令人倍感蹊跷的是,这三位关键人物的下落在书中并没有交代,宛若人间蒸发一般。那么,这三位关键性角色都是谁?他们有可能去了哪里?

1.貂蝉

在演义中,貂蝉作为司徒王允“连环计”中最关键的人物,凭借着色相和精彩的演技,将董卓与吕布这对干父子玩弄于股掌之中,并成功地将二人离间。最终,上了“贼船”的吕布在王允的授意下,在朝堂外刺杀董卓,为汉朝除去心腹大患。在“连环计”实施过程中,罗贯中对貂蝉着墨甚多,然而一旦巨贼伏辜,作为“头号功臣”的貂蝉却从此失去踪迹,仿佛人间蒸发一般。

貂蝉与董卓剧照

貂蝉在书中最后一次出场,还要等到吕布被杀前,而且仅有只言片语,自此便踪迹全无。关于貂蝉的最终去向,后世牵强附会的说法很多,归结起来无非有“自杀”、“被杀”和“归隐”三种。其中,在元代著名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中给出的说法,便是貂蝉色诱关羽未果,被后者斩于灯下,此为貂蝉“被杀”说。

貂蝉与吕布剧照

其实貂蝉去向成谜的真实原因,是她作为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不过是一种文学价值罢了,她因着小说家创作剧情的需要而生,一旦价值被“榨干”,自然再无存在的必要,其遭到主流文人的抛弃也在情理之中。这本是熟悉文学创作套路之人心领神会的“套路”,如果有人却不解其中之因,硬要孜孜不倦地去探究、追问,甚或捏造虚构故事,便大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了。

2.徐庶

在演义当中,徐庶最关键的作用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由此使得“三无”军阀刘皇叔迎来命运的大转机,没几年的功夫便崛起为可与曹操、孙权相抗衡的大势力。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扣留无奈北返,此后的行踪成谜,其最后一次出场,还要等到若干年后赤壁大战之前。徐庶自知曹操必败无疑,于是听从庞统之计,向曹操请求领兵防守关中,并得到后者的准许,由此成功避难。自此以后,演义中再无关于徐庶行踪的任何记载。

徐庶剧照

徐庶在正史中确有其人,其前半生事迹跟演义的描述也大致相同,不过徐庶被迫归曹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当年(公元208年),而此时诸葛亮已效力刘备已有一年时间。换句话说,徐庶跟诸葛亮一同辅佐刘备一年有余后,才因为母亲被俘无奈北返,这一点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徐庶辞别刘备北返

被迫降操的徐庶在北方过得并不开心,虽然极富才能,但一直得不到重用,最终做得官也不大,以至于20年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昔日好友徐庶与石韬官职都不太高,还十分感慨地说:“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逮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引《魏略》)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卒年不详。

3.蒋干

在演义当中,蒋干作为一个蠢到骨子里的小人物,先是自动请缨渡江劝降周瑜,被拒后,又自以为得计地从周瑜营中盗取蔡瑁、张允私通江东的书信,使得盛怒中的曹操中计,斩杀这两位水军统领。蔡瑁、张允既死,曹操水上优势尽失,随后又中了庞统的奸计,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结果为周瑜实施火攻创造良机。在曹操一连串的失策中,蒋干无疑是最初,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导火索”。

在演义中,蒋干是个蠢到骨子里的小丑

蒋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据《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的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是一位容貌与口才俱佳的名士,绝非蠢到骨子里的小丑形象。蒋干的确曾受曹操委托,渡江劝降昔日同窗好友周瑜,但被周瑜婉拒。蒋干见周瑜意志坚定,自此再不谈劝降之事,至于盗书冤杀蔡张一节更是无从谈起。曹操见蒋干无法完成任务,就此打消劝降周瑜的念头。

火烧赤壁

至于蒋干的下落,正史与演义中都没有交代,但按照正史中关于蒋干行事风格来推测,他应该是继续周游于江湖之中,继续做他的风流之士,并以此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