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不是主角,不是英雄,甚至连名字,都常常被人遗忘。他们拼命生活,却被社会一再忽略。
有一部剧,终于替他们发声,HBO出品的台剧《做工的人》。
改编自台湾同名畅销书,作者林立青,一位在工地做了十年监工的普通人,用自己的眼睛和笔,记录下一个个工地上的真实故事。
豆瓣8.8,HBO出品,用六集,讲了一群在生活夹缝里死磕到底的普通人。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在钢筋水泥中讨生活的铁工兄弟阿祈和阿钦。
两人同在工地摸爬滚打,性格却南辕北辙。
阿钦话少冷静,工作效率极高,是工地上的“铁人”。
而哥哥阿祈,则是个满脑子白日梦的“理想主义者”,时常幻想发财、暴富、逆袭,嘴上说着“想让老婆过上好日子”,实际却一事无成,频频被骗。
他没受过教育,没背景、没人脉,唯一能依靠的,是运气和不死的梦想。
在工地上,阿祈还有两位“铁打的战友”,板模工昌叔和怪手司机阿全。
三人每天干完活后,总爱窝在一旁吹牛、喝酒、做梦,聊着聊着,就能把一顿便当吃出一场发财计划。
工友因工伤无钱医治,医院冷眼相待。
阿祈心生一计:与两个兄弟合伙请“神”开庙,寄望靠香火钱发财。结果被骗得血本无归,15万,就这样打了水漂。
被骗的15万还没缓过神,阿祈又在当铺栽了跟头。本想赎回房产证,结果当铺老板狮子大开口,硬生生讹了他一个月的高额利息。
可阿祈没有时间难过。眼泪不值钱,唯有翻身,才是唯一的答案。这一次,他的“商机”,是一只鳄鱼。
一个下雨天,一只小鳄鱼顺着排水道冲进了工地。别说,还真挺萌,个头不大,皮肤发亮,咕噜咕噜的眼睛盯着他们看。
别人见了想躲,阿祈却眼睛一亮:这可是“活钱”啊。他二话不说买下了鳄鱼,打算养大它,等繁殖出更多小鳄鱼后,做起“鳄鱼皮具生意”。
这一次,他信誓旦旦说:“这次一定行。”
三人合力在工地五楼角落,给小鳄鱼腾出一只浴缸。每天喂肉、换水,像养宝贝一样精心伺候。
围着这只小鳄鱼,他们开始畅想未来。阿祈说,要是赚了钱,就带老婆环游世界;昌叔说,想送女儿上最好的大学;阿全笑着说,他要娶到梦寐以求的女神。
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鳄鱼身上,也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那只小鳄鱼,每天都努力试图从浴缸里爬出来。滑下去,再爬;再滑,再爬...
看着鳄鱼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三人越看越觉得像自己。他们笑着调侃:“这小子比我们还有韧劲。”
那天晚上,三人难得喝了几杯,还偷偷给鳄鱼喂了一口酒,“兄弟,你也尝尝生活的味儿。”
第二天一早,他们发现鳄鱼不见了。再找到它时,已经躺在了五楼下的地面上...
摔得彻底,也摔碎了三人最后的梦想。
鳄鱼死了,三人心情低落,正觉得人生无路,突然阿祈一铲子挖出一个“神秘陶罐”。
泥土包裹着斑驳纹路,怎么看都像是古董。阿祈当场拍大腿:“转运了!这次咱发财不是梦!”
三人立马把它擦干净,包起来,送去鉴定。鉴定师看了一眼,沉默了几秒,然后轻轻说了句:“这是台艺大的学生作品,去年才烧出来的。”
三人脸色比陶罐还灰,一口气差点没上不来。所谓的“转运”,不过是现实的又一次嘲弄。
阿祈总说:“我不怕跌倒,怕的是没得爬起来。”可有时候,他也会崩溃。妻子劝了又劝,他还是一次次被骗,甚至打起了儿子的零用钱主意。
白天嘴上说要让老婆过好日子,晚上却瘫在沙发上,连洗个碗都不愿动。
父亲年纪大了,妻子撑起整个家,他却总想着“下一次一定行”。不是他不爱家,是太想一次成功,直接翻盘。
做梦太急,投资太莽,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被骗一次又一次,不长记性、不肯停下。
但如果你只看到“他们活该”,那就太肤浅了。因为把他们逼成今天这个模样的,不只是命运,还有整个社会的冷漠和歧视。
阿钦说:“如果能再投胎一次,我想做警察、律师、立委、餐厅老板……”
因为只有那些头衔,才能换来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尊重。而阿全则更直接,他发誓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做工人:
“尊严,是给有固定薪水的人准备的。
我们这种靠天吃饭的,得看老天脸色,才能换一点像人的活法。”
这句话不只是心酸,更是一种长年压抑下的绝望。
他们用尽全力活着,不是为了挣扎,而是为了有一天能喘口气,说一声:我也配拥有生活。
职业有高低,责任各异,但从来不该有贵贱之分。
他们不是失败者,而是被这个社会刻意“看不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