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操变“国粹秀”!快乐运动“玩”出好习惯,湛江妙招频出
更新于:2025-03-24 11:49:59

刚柔并济中展现中华儿女的风采,行云流水中传承国粹经典,一招一式中彰显少年精气神,运动中传递礼仪之美……在湛江市少林学校,课间操与习惯养成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戏曲操、拳术操、文明礼仪操等“进阶版”形式,玩出了新花样。

近日,湛江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学生在快乐运动中成长。

为积极响应湛江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三个习惯”养成教育的号召,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的要求,湛江各校立足本校实情,创新运动方式,拓展运动场地,从课间操创新到新型运动引入,着力打造学校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创新驱动

筑就多维育人体系

“我们一直坚持对大课间操的改进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等融入课间操中,学生们听着动听的音乐,一边做操,一边吟唱,不仅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也接收到全方位的文化熏陶。”湛江市少林学校督学胡小琴表示。

湛江市少林学校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重要抓手,设计了特色跑操、扇子操、戏曲操、文明礼仪操、明目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心理健康、性格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湛江市实验小学的大课间则以“全校跑操+跳绳”为核心特色,分阶段实施绳操、花样跳绳、一分钟竞速跳、放松操等多样化项目,兼顾趣味性与锻炼效果。

据了解,湛江市实验小学还计划引入AI智慧设备,通过AI自动记录学生在各项运动中的成绩排名,组织擂台赛,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们的良性竞争,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运动项目中。

除了课间操创新外,体育项目上的创新也让人眼前一亮。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运动场旁的空地上搭建起了匹克球网,学生们两两成组,用力挥拍,阳光下的笑颜显现出青春的风采和活力。“匹克球场地限制小,技术要求不高,上手快,学生们都很喜欢。”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党总支书记詹水平表示。

阳光洒落在瑜伽室内,学生们跟随老师的引导而调整身体动作,在舒展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广东实验中学湛江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武术、啦啦操等特色运动项目,并成立了足球、篮球、瑜伽等体育社团,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与练习的平台。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进行一次运动会,除了比赛项目,还积极发动社团,组织学生们进行开幕式入场队列表演。”坡头区第一小学书记李汉彪表示。

据了解,上次运动会中,坡头区第一小学以展现各个国家的特色为主题,让每个班级通过服装道具表演展现异国风情,不仅在表演中得到充分的运动,也拓宽认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以空间破局

构建全域运动生态

走出校门,迎面便是银帆公园葱茏的绿意,阳光、绿荫、跑道,构成了湛江第四中学特色的体育课堂。湛江第四中学与银帆公园仅有数百米之隔,学校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每隔一天都会组织进行以年级为单位的户外越野跑、健身运动等晨练活动。

“公园的风景很美丽,在这里跑步感觉很放松。早上在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回教室学习都觉得更有精神了。”高一学生陈丽莹表示。

户外运动,不仅是身心放松的方式,也是对于运动场地空间限制的突破。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利用毗邻奥体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校馆联动”机制,开创了“场馆即课堂”的运动新模式,组织学生利用奥体中心场馆开展体育锻炼,不仅破解了场地瓶颈,更将专业体育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让学生深度体验竞技体育的魅力。

在遂溪县遂城第二小学,“运动触手可及”的理念被转化为生动实践。学校突破传统器材管理模式,将呼啦圈、篮球、跳绳等常用运动器材从封闭的器材室解放出来,整齐布置在走廊转角、树阴角落、操场边缘等校园各个区域。器材架采用开放式设计,学生们无需繁琐登记即可自由取用。“散点式”布局让运动资源切实流动起来,课间十分钟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学生自发展开跳绳比拼、呼啦圈接龙或即兴投篮游戏,校园处处跃动着青春气息。

校园的地面上,五彩斑斓的彩绘图案与趣味游戏融为一体,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天地。大课间时分,低年级的孩子们玩起了“跳房子”和“老鹰捉小鸡”,在跑、跳、投掷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提升了运动能力;高年级的学生们则通过自主策划趣味班级团建活动,展现了创造力与团队精神。这些由学生共同设计的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也在趣味游戏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注入了活力与温暖。

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成果,不仅提供了破解传统体育教学中趣味性不足、参与度有限等瓶颈问题的实践范本,更通过科学化、常态化的运动机制建设,为青少年运动习惯养成奠定了长效化、可持续的坚实基础,具有示范性意义。

接下来,湛江市教育局将持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从制度保障、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覆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动生态体系,推动青少年运动习惯养成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撰文:林日清 钟茵 通讯员 支宏超

摄影:龚钰坤

【作者】 林日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