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福硬享”VS“没苦硬吃” 你Pick哪一种?
更新于:2025-03-24 11:54:23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没福硬享”VS“没苦硬吃” 你Pick哪一种?

是两代人的观点碰撞,也是心灵沟通的契机

  “一堆水果永远先吃坏的,结果一个好的都没吃上。”“什么水果要20元一斤?买一盒尝尝!”

  近段时间,老一辈“没苦硬吃”与年轻人“没福硬享”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的老人生活条件不错,却要省吃俭用,甚至“闲不住”找事做,最后累坏了身子,钱也没省下来。而有的年轻人抱着“钱不是省出来的”“生活是用来享受的”的想法,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两代人的观念碰撞,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抠抠搜搜,反而花了更多冤枉钱”

  没苦硬吃:

  “买了水果,放着好的不吃,非先吃烂的,结果一口好的没吃上,全放烂了。一边搓着衣服,一边抱怨腰快断了,(为啥)洗衣机放着不用?放太久了,放坏了,放不转了……”不久前,网友@OWEN欧阳子文创作的歌词将老一辈人“没苦硬吃”的集中表现“贴脸开大”。

  现象:得不偿失的“吃苦” 

  前段时间,安徽有网友发视频吐槽母亲不顾身体有恙下地干活,最后住进了医院,自己还得专门请假5天,花4000多元路费回家照顾她,还帮她收了麦子和蚕豆。结果,病房里有位同款老太太,因为顶着大太阳下地捡麦子引发腰痛,在医院里住了15天。

  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家有同款老人”。湖南有位网友留言称“自己满肚子委屈没地方说”,因为她的母亲每天沉迷捡废品,200多万元买来的房子里堆满了破铜烂铁。为了捡废品,她母亲有次腰部骨折花了3万多元医疗费,还有一次被铁块砸中花了4万多元手术费,但每次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现在仍旧每天雷打不动捡废品。

  声音:要看这个苦吃得值不值 

  “我既心疼他们的付出,又不理解他们的自我感动,关键是还没法反驳。”一位年轻人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

  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享乐,忽视了吃苦的磨砺;也不能一味地强调吃苦,忘记了生活的美好。我们更应该学会求同存异,努力在吃苦和享福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让生活更和谐。

  无论哪一代人,所追求的东西从来不是苦难,而是最根本的幸福。

  “先苦不一定后甜,但先甜一定甜”

  没福硬享:

  所谓“没福硬享”,指的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他们喜爱即时反馈“先甜后也甜”,乐于时不时奖励自己。买点好吃的、好玩的,就算这一天过下来平淡无奇,也要自己给自己找福享。

  年轻人“没福硬享”则更多地体现着他们“别致”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即时满足,该吃吃,该喝喝,明天的事情后天再说。在消费理念上,年轻人更倾向于花点小钱,讨好自己。

  现象:想方设法地享福 

  在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没福硬享”话题有1.9亿次播放量,而在小红书相关标签则有1589.5万浏览量。

  网友晒给自家高压锅“过生日”的帖子:想吃蛋糕又没到生日,就罢了?不存在的!“我家高压锅今天二十岁了,随便找个理由,怎么着都得庆祝一下。毕竟,对我的‘独生嘴’好点,怎么了?”

  沈阳姑娘“00后”倩倩是个“没福硬享”理念的贯彻者。平时上班,她会给自己带丰富的营养早餐。周末煮饭做素面,结果放一堆肥牛、丸子、虾滑,把素面午餐变成单人份小火锅。倩倩坦言,“没福硬享”是生活里的小小打气筒:“认真上了一个月班,发了工资肯定是要满足一下自己的。”

  声音:能挣会花,量力而行 

  95后小廖为了喜欢的歌手,特意向公司请假去看演唱会,也算是“没福硬享”了一把。她觉得算是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但也是因为那位歌手很少开演唱会,花钱是偶尔一次。“虽然‘没福硬享’了一次,但是我只享一次啊,我认为无可厚非。”

  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就不是浪费”。“至于怎么享福,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的钱袋子,不能用老人吃了一辈子的苦,来换我们一时的甜。”

  两种观点

  “折射出的是心理满足的不同表达”

  辽宁省家庭教育学会会长张思宁认为,“没苦硬吃”和“没福硬享”均是各自满足心理营养的不同表达方式,背后想要的无外乎安全、认可、价值、爱、意义等,只不过人们满足需要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同样是为了满足价值感或认可的需要,老一辈可能在吃苦中获得,年轻人则可能从享受中获得。一句话,老一辈可能在花钱享受时难受,而年轻一代花钱享受时却很开心。”

  老一辈的“没苦硬吃”,可能源自其早年经历的物质短缺和匮乏,与此相匹配的信念是勤俭持家、先苦后甜等。当践行这些信念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受到安全、有价值。相应地,吃苦就变成一个可以满足自己安全感的符号和象征,而浪费和享受则成为不好的体验与表现。

  年轻一代的“没福硬享”,可能源自物质相对富足、没有感受过饥饿的生活经历。此外,年轻一代的家庭结构也经历了变迁。在传统家庭结构中,老年人地位高、权力大,好东西优先老年人享用。而在现代家庭结构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吃穿用度会优先考虑孩子。孩子容易获得一种“我很重要、享受生活是自然的、爱自己”的信念。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苏慧婷

  记者手记

  爱和理解,能跨越代际鸿沟

  说到底,“没苦硬吃”和“不能吃苦”的不兼容,背后正是年龄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鸿沟。

  在这个时代的转角,两种生活态度如同两股潮流,在社会的舞台上交汇碰撞。“没苦硬吃”的老年人与“没福硬享”的年轻人,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追求。这场思想上的交锋,不仅揭示了思想差异,更映射出时代的变迁。

  但是,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每一代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面对长辈的节俭传统,年轻人应以开放心态,通过交流和共同体验,帮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这个过程不仅是代际文化的交流,也是家庭成员情感联系的加强。让我们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共同构建和谐的家庭生活,让爱在生活点滴中自然流露。

快马加鞭
快马加鞭
2025-03-25 05:40:13
食堂飘出“幸福味”
食堂飘出“幸福味”
2025-03-25 06:05:43
悦己消费 商机可期
悦己消费 商机可期
2025-03-25 06:07:29
广东加强红树林保护
广东加强红树林保护
2025-03-25 0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