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的,15个有趣冷知识,你知道多少个?
更新于:2025-03-24 11:54:33

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禽,为我们提供了美味的鸡肉和鸡蛋。在鸡的身上,有许多可能令你意想不到的行为和特性。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关于鸡的 15 个有趣冷知识,揭开它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准备好你的好奇心,一起来探秘吧!

1.鸡压力大时也会“脱发”

当鸡处于应激状态时,其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羽毛的生长和健康。例如,当鸡舍内的饲养密度过大,超过每平方米正常的饲养数量时(比如正常每平方米养 8 只鸡,现在养了 12 只),鸡群之间的竞争和拥挤会给鸡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鸡的脱毛现象就可能增多30%-50%。因此,在养鸡过程中,养殖户需要随时关注鸡的生活环境和饲养管理,尽量减少鸡的压力源,以降低鸡脱毛的风险。

2.鸡是恐龙的直系后代

虽然大部分恐龙在约 6500 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灭绝,但有一小部分恐龙幸存了下来,其中一支演变成了现代的鸟类。而鸡在分类学上,属于鸟纲鸡形目,是鸟类的一员。

2007 年,遗传学家阿萨德和他的团队将霸王龙化石中的蛋白质与鸡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对比,发现霸王龙化石中的 DNA 和鸡的 DNA 相似度高达 90%。同时,恐龙和鸡的骨骼中都包含着空心的空隙,这种结构可以减轻体重并提供更好的运动能力

3.鸡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类

据统计,全球鸡的数量超过 200 亿只,达到了人类数量的 2.5 倍。而与之相比,数量第二多的鸟类红嘴奎利亚雀的数量仅仅为 20 亿只左右。鸡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亚洲到欧洲、美洲、非洲等各大洲,几乎有人的地方就有鸡的身影。可以说,鸡在鸟类中占据着绝对的数量优势。

4.全球每秒就有大约两千只鸡被宰杀

你可能想象不到,每年大约有 660 亿只鸡被送上人类的餐桌。按照一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每小时 3600 秒来计算,平均每秒就有将近 2000 只鸡被宰杀。这种大规模的宰杀,满足了全球人民对鸡肉的巨大需求,也使得鸡肉成为了最廉价的肉类之一。

5.鸡被砍头后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有真实的案例为证。1945 年 9 月 10 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弗鲁塔市,农夫劳埃德・奥尔森准备宰杀一只五个半月大的公鸡招待岳母。然而,手起刀落后,这只鸡竟然没有死去,而是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虽然失去了头部,但这只鸡保留了 80% 的大脑以及完整的脑干和小脑。通过用滴眼药水的小瓶喂食牛奶和水的混合物以及小粒的粟米等饲料,它顽强地存活了 18 个月,体重也从最初的大约 1.1 千克增加到了 3.6 千克左右

6.鸡的交配时间非常短

鸡的交配时间通常仅有 5 秒左右。公鸡不像人类有突出体外的生殖器官,它与母鸡类似,只有一个泄殖腔。交配时,母鸡尾巴散开露出泄殖腔,公鸡泄殖腔里的生殖器官膨大后伸出。几乎在后者与母鸡的泄殖腔接触的瞬间,精子便流入母鸡体内。

7.全球唯一没有鸡的国家

全球唯一没有鸡的国家是梵蒂冈。梵蒂冈国土面积仅有 0.44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由于面积过于狭小,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用来养鸡,国民的所需的鸡肉大多由意大利供给。全球除了梵蒂冈,另一个没有鸡的地方是南极洲,那里气候极其寒冷且有国际公约禁止携带活禽进入(主要是为了保护帝企鹅

8.鸡奔跑的速度和自行车相当

虽然不会飞,但鸡的奔跑速度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快很多,能达到每小时 14 至 15 公里。相当于普通自行车的速度(每小时 10 至 20 公里)。鸡在奔跑时,它们的腿部肌肉会快速地收缩和舒张,配合翅膀的轻微摆动来保持平衡,从而实现在地面的快速移动。

9.鸡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在一个鸡群中,每只鸡的社会等级泾渭分明,科学家们称之为“啄序”。研究发现,通常有 5% 左右的鸡处于等级的最顶端。以公鸡为例,那些体型健壮、鸡冠鲜红且硕大、羽毛亮丽的公鸡,往往能占据统治地位,它们拥有优先享用食物、水源以及选择栖息地的权利。比如在进食时,等级高的公鸡可以优先进食,其他鸡只能在一旁等待,待它们吃完后才敢上前。

而处于底层的鸡,多是一些弱小、年老或者有残疾的鸡,它们不仅在资源获取上处于劣势,还经常受到其他鸡的欺负和攻击。据统计,在鸡群的日常互动中,等级高的鸡对等级低的鸡的啄击行为,每天可能会发生数十次之多

10.鸡的智力水平相当于7岁儿童

鸡的智力水平远超人们的普遍认知,基本相当于7岁儿童。首先,鸡拥有基本的计算能力。科研人员曾在刚出生 5 天的家鸡面前放置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当用两块隔板阻挡后,家鸡能准确找出后面物品更多的隔板。

而在记忆力方面,鸡也有出色的表现。比如在观测一个移动的小球时,鸡可以在小球消失后维持对小球移动轨迹的记忆大约 180 秒,这个数字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

同时,鸡还拥有自我意识,会能自我评估在啄序中的地位。鸡的沟通方式也相当复杂,包括至少 24 种不同的鸣叫,能够传递各种信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鸡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11.鸡的眨眼方向与人类相反

人类眨眼通常是上眼睑向下闭合,而鸡眨眼则是从下往上翻。曾经有科研人员在一个养鸡场中,对 100 只鸡进行连续一周的眨眼行为观察,结果显示所有鸡的眨眼方向均是自下而上,无一例外。另外,一般人类每分钟眨眼 10-20 次左右,而鸡的眨眼频率相对较低,大约为每分钟 5-10 次

12.母鸡天然具有变性的能力

母鸡体内存在两个制造生殖细胞的器官,通常一个发育成卵巢,而另一个则处于未分化状态。当鸡群中缺乏公鸡,某只母鸡体内未分化的器官就可能会分化成睾丸(概率仅为万分之一),从而使这只母鸡表现出公鸡的特征。不过,这种性反转并不改变鸡的染色体性别,变性的母鸡在遗传学上仍然是母鸡。

13.鸡身体的含水量普遍在80%以上

一只正常的成年鸡,无论是体型较小的土鸡,还是经过选育的肉鸡品种,其身体构成中大部分都是水。一只体重约 2 千克的普通肉鸡,其体内的水含量可达到 1.6 千克左右。事实上,对于处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鸡,其水分含量虽会略有波动,但基本都维持在 80% 以上的水平。

14.鸡喜欢吃小石子的原因

从生理结构方面来看,鸡没有牙齿。当食物经口腔进入后,鸡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牙齿咀嚼磨碎。因此,它们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消化食物,而小石子便成为了鸡的 “天然研磨器”。成年鸡可能每天需要摄入约 5 - 10 克的小石子,才能满足其正常的消化需求。

鸡吃下的小石子进入肌胃后(肌胃是鸡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肌肉发达且内壁有角质层覆盖),可以随着肌胃的收缩和挤压,与肌胃中的食物反复摩擦。数据显示,肌胃的收缩频率每分钟可达数次甚至十数次,使得小石子能够充分地将食物磨碎,从而增加食物的表面积,便于后续在小肠中更好地被消化液消化和吸收。

15.恐鸡症

在众多恐惧症类型中,恐鸡症其实并不鲜见。艺人张艺兴就曾在多个综艺节目中表现出对鸡的恐惧。恐鸡症患者在看到鸡或鸡的相关形象时,会产生头晕、恶心、发抖、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危及生命

从发病时间来看,恐鸡症通常发生在儿童早期,大多数病例发生在 10 岁之前,且如果持续到成年,自行缓解的可能性不太大。至于恐鸡症的成因,可能与患者小时候被鸡追逐、啄伤等负面经历有关,也可能是看到过他人被禽类伤害的场景,在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恐惧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