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的黄金准则:三扇门不可入,三方地不宜踏
更新于:2025-03-24 12:00:00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发现生活并非易事。

退休似乎意味着无需工作,生活无忧,但实际上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各自的挑战和苦恼。

只有通过自律的生活,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是一生的领悟。

给退休老人提点建议:门有三不进,地有三不去。

01

门有三不进,烦恼止步。

钱钟书曾言:“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

家是我们一生的避风港。我们外出寻求财富,归家享受宁静。

然而,有些退休者却频繁出入非家门之外的地方,不仅财富未能增加,反而带来不少烦恼。

退休后,减少不必要的串门,人止步了,烦恼也会止步。

避免涉足职场门,减少面对他人的脸色。

陶渊明说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因厌倦上司的脸色而选择辞官。

如今我们在工作中也需看人脸色,尤其是当事情处理得不够好时,可能遭受批评。

若已退休却仍期望返聘或寻找存在感,那么面对的脸色将更多。

同事可能视你为竞争对手;上司未必总是笑脸相迎;客户也可能对你不够热情,担心你随时离职。

若不缺钱,尽量避免重返职场。节俭些也能度日。

远离那些看似能发财的门,培养知足常乐的心态。

为何麻将馆如此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有空闲时间,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此赢钱。

但算一算,一年下来真正赢了吗?恐怕是输了宝贵的时间和岁月。

赌博场所更是应该避免。

有人诱导您参与所谓的大项目投资,作为退休者很可能被欺骗。

追求小确幸,内心的满足感远比外在财富珍贵。

避免进入人多热闹的门,以免卷入是非之中。

成年人往往认为人多的地方机会多,这也是大城市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可能认为人多可以排解寂寞,但人多的地方也伴随着各种是非纷争。

古人云:“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人多口杂之地,复杂的利害关系难以防备。

退休后若能保持平和心态,无烦无忧,子女也能安心工作。

若有富余精力,可帮忙照顾孙辈,为子女的事业出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02

地有三不去,幸福自来。

尽管不能总待在家中,但应有所选择地外出。

注意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去,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久留。

根据时代变迁,以下三个地方应少去为宜。

避开故乡之地,学会随遇而安。

古人有“戎马一生,衣锦还乡”之说。

项羽甚至认为富贵后不可夜间穿锦衣行走。

古代多数人以务农为主,农村因此繁荣。

而今多数年轻人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工作。

留守的老人也不再饲养家禽,经常进城居住,避免被动物牵绊。

农村荒废的田地多,退休者若介入可能会引发纠纷和不快。

小农意识仍然存在。

如退休后老家已无房产,便无安身之处。重新建房既费力又不讨好。

美好的生活在于习惯漂泊,心安定处便是归宿。

远离危险之地,安全第一。

有些退休者认为自己依然年轻有力,选择去爬山、爬树或独自远行。

傍晚独自上山吹风或早晨跑步看似惬意,实则潜藏危险。一旦发生意外,无人帮助则后果严重。

单独外出对老人来说不可取,最好结伴同行。

对于登山等高风险活动,老人更应量力而行。

避开风险,方能健康长寿,家庭和睦。

远离风花雪月之地,保持道德风范。

作为退休者,你的素养应高于同龄人,毕竟你在职场中多次学习和受教育。

一旦涉足不良场所,人格便会崩塌,子孙亦会因此蒙羞。

违法行为还会影响到退休待遇。退休并非法外之人。

被人尊称为某局长、某科长是对你的尊敬,应对得起这样的称呼。

孙子孙女亲切呼唤时,若因不当行为感到羞愧,那就破坏了家风。

“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老人应铭记这一点。

03

退休标志着从职场转入生活的全新开始,是修身养性的新篇章。

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应放任自己的生活方式,应有节制地调整生活节奏。

始终记住做人的原则,知道何时进退。

每天与伴侣一同出门购菜,感受傍晚的微风和自由的云彩。

时常帮助子女照看孩子,为他们准备饭菜,关心他们的生活。

时刻怀有善意,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积累善德。

随着年岁的增长,人逐渐老去,心也随之淡然,慢慢享受生活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