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连晚报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
童年的时候,在乡野的田地里奔走,在夏日的蝉鸣中昏睡,日子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但中年以后,日子单调沉闷,感觉时间呼啸而过,眨眼就是一年。
年复一年,让人焦虑,让人怅惘。
在进化心理学上,焦虑是一种心理机制,督促人做出行动,做出改变。
剑桥大学教授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中说:“早年的生命因为新的挑战而延长,中年的生命因为缺乏新的经验而在眼前压缩。主观上的时间加速,让人们产生急迫的感觉,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命就像一个水潭,没有活水,就只能慢慢浑浊,慢慢腐败。
中年以后,学会打开自己,尝试新的事物,人生才能重新激活自己,焕发生机。
古人说:四十不惑。
在古代,四十岁的人已经可以说对人生的疑惑很少了。
但现在时代发展太快了,一旦停下脚步,就很容易成为时代的僵尸。
《精英日课》里有这样一句话:
你观察一下身边的某些中年人。跟年轻人相比,他们的价值观已经焊死,他们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单一,他们的思维模式高度可预测。他们已经失去了灵气,开始变得麻木、沉闷。
永远不要给自己的头脑上锁,永远不要给自己的心理设限。
活到老,学到老。
保持饥饿,保持好奇,才能在沉闷的中年生活中重新激活自己。
听过一个名词:社交蝴蝶。
意思是说擅长社交,爱搞人际关系的人。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感觉是贬义词。但是后来发现并非如此。
那些在生活中的社交蝴蝶,他们接触到的人更多,头脑更活络,遇到的机遇反而更多。
中年以后,不要封闭自己的圈子,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社交圈。
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潜移默化中跟上社会进步的节奏,人才不会僵化。
学会更新自己的社交圈,人生才能拥有新的可能。
中年,是人类独有的阶段。
尽管体力精力在衰退,思维和圈子也开始逐渐固化。
但是,相比于年轻人,我们的经历更多,经验更丰富。我们的情绪更加稳定,心智更加成熟。
对比老年人,我们的精力则更加充沛,思维则更加敏捷。
毕淑敏就曾说:我渴求延长我的中年。这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候。
只要学会打开自己,打开头脑和圈子,重新激活自己,激活人生。
中年,自然可以转危为机。
文 洞见yi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