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的空间站都是圆盘状的,与现实中的大不相同,为什么?
更新于:2025-03-24 11:56:25

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航天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空间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家伙”。它与其他航天器相比,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可长时间在近地轨道运行,为航天员提供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合理利用空间站,可以大力推动人类的宇宙研究。

众所周知,国际空间站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广泛关注。同样,在科幻作品里,空间站也是频繁出现的元素。在科幻电影中,空间站通常以圆盘状出现,并且旋转。然而,在现实中,空间站并非如此,它们既不呈圆盘状,也不旋转。那么,为什么科幻与现实如此不同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现实。在纪录片中我们注意到,宇航员在航天器中以“失重”的方式漂浮,这是因为空间站内存在微重力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失去了重力的感知,人们无法区分方向。与地球上不同,航天器中没有明确的上下之分,因此在其中长期生存是非常困难的。

迄今为止,持续在太空中生活时间最长的宇航员是斯科特·凯利,他在太空待了340天。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在失重环境下,人的行动会受到限制,并且长期失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骨质疏松,这使得宇航员回到地球后行动困难。

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设计成圆盘状并让空间站旋转,是科学家设想的一种解决方案。科幻作品中描绘的圆盘状空间站并非毫无根据,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可能是未来的现实。圆盘旋转可以模拟地球上的重力,从而解决长期失重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空间站被设计成圆盘状的原因是为了模拟地球上的重力,令航天员如同生活在地球上一样。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以模拟重力,靠近空间站外侧的墙壁便成为“地面”,便于航天员进行活动。

既然圆盘状的空间站如此理想,为什么现今还没有建造呢?事实上,建造这样的空间站面临许多技术挑战。首先,圆盘空间站需要足够大,至少直径一公里以上,才能避免晕动症,同时成功模拟重力。这种大规模结构的建造不仅在技术上极其困难,所需资金也异常庞大。现阶段人类的太空研究未必需要如此昂贵的设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很多科幻设想逐渐成为现实,旋转的圆盘空间站也可能在未来实现。虽然现阶段还没有能力去建造它,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一构想终将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