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无论什么时候,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每个阶段孩子的需求不同,家长的陪伴方式也应该随着孩子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孩子刚出生到3岁左右,他们身体弱小,容易生病,并且敏感脆弱又缺乏安全感,依赖性非常强,需要家长尤其妈妈每时每刻陪伴在身边细心呵护。
这时候,家长们需要多抱抱、亲亲孩子,并陪他们玩具、读绘本、玩小游戏等,通过时刻关注的方式来陪伴孩子,
孩子到了4-6岁,身体和大脑迅速发育,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支配自己的身心去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还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关爱,但是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并开始建立自己的小圈子,所以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降低。
这时候他们需要父母带他们跟自己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能够给他们一定空间。
当然他们也需要父母陪他们游戏、玩角色扮演、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去户外探索自然。除此外还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奇思妙想,并鼓励表达想法。
7-12岁,孩子逐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向着青春期过渡,这时候的他们不仅开始大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
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从父母家庭,逐步转移到学习上。
这时候他们需要父母能够在他们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可以通过玩游戏、发展兴趣爱好等方式来释放学习的压力。
作为家长,除了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外,也要跟他们多聊聊学校里的事情,并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陪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参与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中,与孩子一起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多多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努力培养健康融洽的亲子关系。
等到孩子到了13-18岁,他们正式进入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高、体重、智力等各方面都在迅猛发展,他们觉得自己有非常强壮的身体,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青少年。
所以他们开始挑战权威,表现出叛逆的一面。这时候他们开始摆脱父母的光环,世界向外扩展,他们不需要父母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他们转,而是需要父母给他们更多空间和自由。
但实际上心理上依然是小孩子的心理,并不成熟。
此时,父母应该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聊天,并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与想法,且要在重要决策上提供合理建议,同时支持他们发展个性。
19岁以后,他们慢慢从孩子成长为大人,体力、智力、能力发展都达到一定程度,也做好了闯荡社会的心理准备,这时候父母应该退出孩子的世界,让羽翼丰满的他们去社会中历练、闯荡,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挫折和难题,不得已退回家庭的时候,家长们只需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和一句“累了就回家休息吧,爸妈永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就好。
总之,无论哪个年龄段,孩子都需要父母发陪伴,只是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特点不同,要的陪伴也大相径庭,做家长的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量身定做陪伴方案方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