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山东工人报
□王吴军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出自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的记载: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非常高兴,可是高兴之余,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但曹操身边的文武大臣谁也想不出称量大象体重的办法。最后,曹操的儿子曹冲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大船上装东西,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大船上装的东西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微笑着点点头,叫人照着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因此,有人说曹冲是“以舟量物”这种称量方法的发明者。
其实,早在曹冲称象之前大约五百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进行过这种称量方法的实践了。不过,当时称量的不是大象,而是一头大猪。宋朝的文人吴曾在他的《能改斋漫录》一书的卷二中引《符子》的记载说,在战国时期,北方有人给燕昭王送了一头大猪,这头大猪的名字叫“养奚若”。燕昭王让人把这头大猪养了起来。十五年之后,这头大猪长得无比肥大,像个圆圆的土丘一样。燕昭王感到非常惊奇,就让手下人称量一下这头大猪的重量,结果,折断了十杆秤的秤杆,也没有称量出这头大猪的重量。最后,燕昭王命令手下人 “浮舟而量之”,才称量出这头大猪的重量是三千钧 (每钧是三十斤)。这种方法就是曹冲称象故事中曹冲使用的称量方法。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经过考证说,古代佛经 《杂宝藏经》中也有关于 “称象”的故事,其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方法是一样的。 《杂宝藏经》是北魏时期所译,然而其中很多内容此前就已经辗转流传到了中国。陈寅恪先生就怀疑曹冲称象一事是由佛经中的故事附会而成的。不过,这只是怀疑,并不能确定。
曹冲称象未必是附会而来的,也许因为曹冲出生于那样一个书籍很多、学习氛围又十分浓厚的家庭,他自幼读到或听到的故事和传说一定很多,而燕昭王浮舟量猪和佛教故事中浮舟称象的故事也可能有所知晓,因此,当看到曹操为称量那头大象而犯愁的时候,聪明的曹冲就借鉴了别人的方法而称量出了大象的重量。
那么,有人会问了,既然这种称量方法古已有之,曹操身边的那些文武大臣为什么想不到呢?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一说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这部书中的描写。在《红楼梦》这部书的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大观园初建的时候,贾政带着儿子贾宝玉和众人游园题写匾额对联,众人都知道贾政要在人前炫耀儿子贾宝玉的才能,因此虽然有佳句也不肯开口说出来,这和曹操手下那些文武大臣当时的心境应该是一样的。曹操既然很多次对手下文武大臣夸奖爱子曹冲的冰雪聪明,那么,那些文武大臣自然会看得出来在称量大象时曹操的心思,所以,其中即使有知道解决方案的,也不会轻易就开口,而是让五六岁的曹冲出来展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