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年小行星将撞向地球?概率高达3.1%,中国防御系统已启动
更新于:2025-03-24 19:45:08

前段时间,你的手机一定被这样一则资讯刷屏了:“一颗小行星将在2032年撞击地球,概率高达3.1%!”

这一消息直接让世界各国都启动了全球性防御机制,不仅联合国拿出了《行星安全协议》,甚至连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局都开始招聘“行星防御岗”,相关部门也开启了“天盾计划”……人类如此重视一颗逼近地球的小行星,这还是历史上的首次。

难道《流浪地球3》真要从科幻片变成纪录片了?难道当年恐龙灭绝的悲剧又将再次上演?公众的恐慌逐渐被时间平息,一个月过去,小行星将撞击地球的消息,似乎已经逐渐退出了咱们的视野——那么,这颗曾经万众瞩目的“明星”,现在到底咋样了?还对咱们有威胁吗?

“小行星撞地球”,这听起来就离咱们的生活相当遥远,似乎只在科幻小说、电影中才会看到相关的故事。再仔细从脑海中搜寻一下信息,咱们唯一能回忆起的关于小行星撞地球的事,那都得追溯到恐龙遍地跑的时代了。

的确,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小行星撞地球事件,正是约6600万年前发生的恐龙灭绝事件。

当时,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突然撞击了现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地区,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万吨TNT,留下了直径约180公里的撞击坑。撞击发生后,大气中的烟尘遮蔽阳光长达2年的时间,不仅全球温度骤降,各类植物还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尽数死亡。

这食物链中的一环一旦崩溃,引发的就是灾难性的连锁反应——因此,当地球上空的烟尘终于消散,阳光重洒大地之时,地球上75%的生物都灭绝了,其中就包括曾是地球霸主的非鸟类恐龙。

此后几千万年过去,直到今天,似乎地球附近都没再出现过什么对咱们威胁很大的小行星——但实际上,类似于当年恐龙灭绝的撞击灾难,离咱们并不十分遥远。

1908年,一颗直径约50-80米的小行星撞击了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上游地区,爆炸当量约1000万至1500万吨TNT,已经相当于几十上百颗战略核弹头同时爆炸产生的威力。

这次撞击事件直接摧毁了约2000平方公里的针叶林——只看数字,好像也没多大范围,但实际上,这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加起来的面积。

2013年,一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撞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地区,爆炸当量约为40万-50万吨TNT,相当于3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这次撞击造成1500多人受伤、3000栋建筑受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人民币。

而根据我国的记录,2017至2022年间,中国境内每年至少都会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但都因为规模较小,未造成显著破坏,也就没有新闻推送到咱们的眼前。

这么看,小行星撞地球其实并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它能否对人类造成威胁,其实有点看“命”:撞到森林、沙漠、海洋这样人烟罕至的地方,倒也无伤大雅;但万一撞到城市里呢?几十万人口可能瞬间就会消散为尘烟——我们又怎么保证,其中不会包括我们的亲朋好友,甚至是我们自己呢?

鉴于其危险性,全球各地都建立了不少预警小行星靠近地球的天文站。而2024年12月27日,位于智利的“小行星地面撞击最后警报系统”望远镜还真观测到了这么一颗越来越靠近地球的小行星——它被命名为2024 YR4。

根据科学家估计,这颗小行星直径约在40-100米左右。而根据对它运动轨迹的推算,它非常有可能在2032年12月22日,以约 12.7万公里 的距离掠过地球——这一过程中,它有约1%的概率,会直接撞击地球。

消息一出,这颗小行星立刻被全球多国天文台(如智利甚大望远镜、美国马格达莱纳岭天文台、丹麦1.54米望远镜等)锁定。

2025年2月,欧洲航天局(ESA)首次将撞击概率提升至 1.6%-1.9%。而NASA给出的数字更夸张——高达3.1%!

这个几率已经远远高于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甚至高于咱们每天过马路时发生车祸的概率。网络上还有不少年轻游戏迷发言:“我抽卡抽到6星(最高等级的角色)的概率都只有2%,现在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都比这高了!这到底是资本的玩弄还是道德的沦丧?”

因此,ESA和NASA立刻把2024 YR4列为了风险清单中的“第一号威胁”;联合国也于2025年2月初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协调全球监测与防御行动。

咱们国家更狠,不仅参与了观测,更是直接开始着手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启动了“天盾计划”,特别招聘“小行星防御岗”人才,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和拦截系统。

不过,幸运的是,还不等各国建设好小行星防御工程,2024 YR4的威胁就在后续的观测中基本归零了。2025年2月20日,NASA根据最新数据,将小行星撞击概率降至0.28%;2025年2月底,最终概率进一步降至0.004%,几乎排除了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你可能会好奇,为啥这数据波动这么大?其实,是因为这颗小行星太小了,又距离咱们地球太远了,人类根本不可能直接捕获它的影像。因此,想要推测它的大小和运动轨迹,天文学家只能通过它反射的阳光量来估算。于是,它撞击地球的几率也一变再变了。

现在2024 YR4几乎不可能撞击地球了,那么之前世界各国为防御小行星撞击所做的努力不是全部白搭了吗?其实并非如此,以咱们国家为例,早些搭建好小行星防御系统,不仅是“未雨绸缪”,更是咱们太空战略能力的最好体现。

我们国家,早在2024 YR4出现之间,就在计划建设这“太空万里长城”了!

自2018年起,我国航天局就启动了“近地天体监测系统工程”,构建起“三站一星一链”的监测网络——即新疆奇台110米射电望远镜、青海冷湖多波段观测站、贵州FAST升级深空探测的“三站”;12颗低轨卫星组成雷达群的“一星”;以及紫金山天文台研发的“星链”AI的“一链”。

这一系统也“战绩可查”:2023年4月,该系统提前72小时预警了一颗直径25米的小行星接近地球,最终其坠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落点预测误差仅3.2公里,创下了亚洲纪录。

而如果确实有直径较大的小行星将撞击地球,咱们也做好了拦截的准备:2024年,我国发射的“揽星一号”探测器,成功撞击了直径50米的小行星2016 HO3,实现了其轨道的偏移。

另外,中核集团已研发出了千吨级“龙盾”太空核装置,可定向控制爆炸冲击波方向,已成功在实验中使直径300米的岩石靶标速度发生改变。

未来,咱们还将建设可在1小时内汽化直径20米天体表面物质的天基激光平台“烛龙”、与欧洲合作发射拦截器的“螳螂计划”、与美国NASA共建的月球监测站……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确实已经站上了世界的巅峰。

中国一向是一个有世界责任心的大国。当人类文明面对“天外来客”的未知威胁时,我们一定会成为领头羊,用自己的技术,带领全人类度过难关——从这个角度来看,《流浪地球》系列早就不止是科幻片了。

预警早一天,生存多一分;合作多一分,胜算增一成。当仰望星空时,我们不再是被动的观测者,而那天空中闪耀的光点,也将不止于只是星辰——在未来,它们还会是卫星网络,是人类用智慧铸就的盾牌,守护着人类文明去往更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