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黑盒作者@清闲要有实力nie于03月20日发布,转载请标明出处!】
前几天刚和哥们一起通关了《双影》这款游戏,游玩的体验还是挺不错的,延续了《双人成行》优秀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但是在剧情上,第一部的剧情就是一对夫妻修复婚姻和好的过程,主线非常明晰。而在这一作,玩起来显得过于分散,各有各的故事,那么是制作组刻意为之,还是本来剧情就弱呢?
游戏的主线剧情跟一代一样,能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个主角不想自己的创意被剽窃,设法逃离《故事机》反抗雷德的故事。我们总共体验游戏12小时左右,并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搜集彩蛋,所以解读或许不全面,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评论区来交流。
不知道多少小伙伴能发现这一点,就是游戏从开始到结尾,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派。一个是故事,一个是令故事成真的机器,人类是夹杂其中的《故障》。在AI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每一个创作者都会迷茫,自己的创作的价值、版权和AI生成的价值碰撞,是谁胜谁负。
游戏中的视角是《故障》越来越多,导致《故事机》的裂缝越来越大,其实现在对于AI创作的版权问题,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对于AI内容产生裂缝,我们需要点人类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被随意组合快速生成的产品。
而说起随意组合快速生成,在《故事机》里面的两个主角所生成的各种各位的故事,也会发现很多借鉴市面上存在的构思,如《谍中谍》的迪拜飞车,《战斗天使阿丽塔》中的电缆钢锯。
假如我们代入游戏就是想告诉玩家们,保护每个人的构思,要保护好每个创作者应有的版权,那么我们看看创作者同样面对的问题:衔尾蛇效应。
如果你是一个电影游戏动漫的重度用户,你不难从这个游戏里面,发现各种你曾经玩过的游戏,看过的画面和场景,音乐界称之为《裁缝》,游戏界叫《缝合怪》,电影则是《借鉴》《致敬》。
在一个讲述创意版权为主线的游戏里面,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久许久,就像那一篇被几十万人修改的论文,还属于那一个人吗?
游戏的最开始几章中,佐伊被反复问过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写?你创作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创作者也经常会去利用一下别人的奇思妙想,最明显的恐怕就是名言金句,玩各种梗和追各种热点。
但是有的人是照抄,有的人只是借用了其中的元素或者玩法,而《双影》更多的是将元素拿来,却提高了花活,可谓是技术力的升级。
这款游戏在我看来是各种玩法的集合,就像衔尾蛇一样,自我更新自我吞噬,创作的本身就是不断的吞噬有趣好玩的优点,然后弥补一些当初存在的缺点。
而这种衔尾蛇效应,在现在的AI大环境下是存在问题的,也就是最开始说的,《故事机》随意组合各种构思,但是没有变化,何况抄论文还会修修改改。这里扯到了另一个高层次的话题,人与科技的信任问题。
《信任》是这个游戏里的高频词,让我想不留意它都难,主角之间的相互信任,主角和它各种搭档的,尤其是跟龙的信任,甚至在双头虫那,都体现了一个词,信任。
与之相反的,就是不信任雷德的《故事机》,不信任雷德的《董事会》,以至不信任雷德的员工们。此处展开说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通过语言和行为构筑的,游戏用了很大篇幅去阐述,从了解各自的为人,到触碰心灵深处的痛,也是两个陌生人渐渐知根知底的过程。
信任开始逐步升级,我们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延展到人与公司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包含多个方面的,如企业文化乃至产品的认可,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关系,以上都只是人类文明的信任关系。
而重点在于,人和科技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这个游戏里面,只有一个人对科技绝对的信任,那就是倾注几十年心血的雷德,雷德也泛指一群正在操控机器的人和公司。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完全无法把人与AI的关系抛开,恐怕大多数人都能理解《故事机》的价值远远大于《故事》,一个是可以令故事具象化,一个是仅仅是故事,我都不敢想象拥有故事机的美好,可以做多少事情。
那么游戏想说的是什么呢?游戏最后,两个主角毁掉了故事机,联合出了一本书《双影奇境》。仿佛在说,纸质书还没有被淘汰,代表着不论时代科技怎么进步,人类才是主角,但是游戏的镜头却是夕阳和墓碑前,我就不过多的解读含义了。
人总得有盼头,相信人类的创造力高于科技力,即使象某部科幻小说里面说的,创造力这东西,在我拥有无穷的文字基础下,我也能获得。但那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是属于我的故事。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一的剧情,属于家庭的那种休闲时光。《双影》的剧情首先跟一般玩家就有一定的距离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创作、版权的重要性,这种代入门槛还是存在的。由于剧情经常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所以主线的意义并没有被放大,更多的是搁置,希望Hazelight能够再开发出好的剧本吧!游戏也是另一种创造力的呈现,支持正版,才会玩到更多好的作品。各位给文章充电,支持创作人才会有更多值得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