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为何连一个小小的细胞都造不出来?
更新于:2025-03-25 03:24:33

设想有两间竞争激烈的公司正角逐着创造出首个单细胞生物的殊荣。

其中一间公司拥有一颗名为地球的星球,他们的实验室便是这颗星球本身,得天独厚地享有地球上的丰富资源、能源和数十亿年时光的恩赐。而另一间公司却只能在逼仄的实验室内,依靠几支破旧的试管,在有限得可怜的资源和短暂的数百年间(科学的起点迄今也仅数百年)内进行研究。

倘若你得在这两者间选择一方下注,你会选谁呢?

恐怕任何理智的灵魂,都会不假思索地投向第一间公司吧,他们所需做的,不过是静待时日。

现实也正是这样,地球在这悠长的数亿年中,孕育出了第一个生命的原初细胞,逐步演化至今,孕育出了我们人类。只要条件得宜,生命的诞生便是铁律,就像温度一降低,水自然会结冰。这正是我们搜寻地外生命时,认定生命必然存在于其他星球的原因。现今的争议焦点在于,复杂生命的诞生是否也注定如此。甚至在太阳系内,其他星球或卫星上或许也存在着生命,尽管可能仅是单细胞的生命形式,而非我们所想象的外星人。

为何科学家的实验室至今未能造就首个单细胞生物?那是因为实验的成本昂贵至极,缺乏资金便寸步难行!

而大自然呢?她进行的每一次实验,需要付出金钱吗?

显然不需要,深思便知此言不虚。

除却不花分文之外,大自然的实验规模还极为庞大,让我们养成以数字衡量事物的习惯吧。

生命起源本质上就是一场化学反应,而我们已知生命源自于水,地球生命发源于海洋,那么海洋中蕴含多少水呢?海洋的水量大约为14亿立方公里!

而实验室中的一支试管又能容纳多少水呢?

仅能容纳约15毫升水。

而一立方公里的水相当于10的12次方升,因此一立方公里的海水能填满大约10的14次方支玻璃试管。每支玻璃试管的重量约0.2896千克,那么要装下整立方公里的海水,就需要2.9乘以10的13次方千克的玻璃,转换成吨位则是约2.9乘以10的次方吨,或290万吨。

你可以不使用玻璃试管,而选择玻璃杯或瓶,但无论如何,要想装得下一立方公里的海水,你需要的玻璃制品数量是惊人的,因为这需要你消耗290万吨的玻璃。而2015年全球玻璃的总产量也只有5600万吨,仅足以装满19立方公里的海水。而且,我们有可能将这些玻璃全部用于实验吗?显然不行,因为大部分玻璃的生产并非供应给实验室,而是用于建筑、汽车等其他领域。

地球拥有14亿立方公里的海水,如果你将整个海洋视为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室,你会立刻明白,人类的实验能力与地球相比,简直天差地别。除了海洋的庞大之外,生命的出现是由简单分子逐渐演变为复杂分子,这过程中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而人类目前每年仅能产生约6亿兆焦耳的能源。

而地球每年仅从太阳获取的能量就相当于100亿亿度电,若将地球所得太阳能均分给每个人,那你将拥有1.7亿度电!若电费一毛钱一度,那相当于你每年都有1700万元的财富。

相较于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消耗的能量,地球每年从太阳那里得到的能量可谓无穷无尽。

而且,地球历经至少数亿年才孕育出第一个生命细胞,而现在,我们期望科学家在资源有限、时间短暂的实验室内,从零开始制造出首个生命细胞,这样的要求确实颇具挑战性。

科学家对于地球生命起源的推测,从海洋的形成到生命的诞生,大约经历了八亿年。这一过程中,从小分子有机物到复杂有机物,例如原始的核糖核酸和多肽,最后形成了生命的核心——核酸-蛋白质的联盟,并最终被原始细胞膜所包围,首个生命细胞就此诞生,并开始了分裂与繁衍,最终遍布于海洋、河流、湖泊、陆地甚至天空。

与地球实验室相比,人类科学家的探索显得如此寒酸,简直令人不忍卒睹。

若要进行真正的生命起源实验,我们需要一个仿造的星球。

我们的科技是否已经达到能够制造一个仿造星球的水平?

即便是今天,即便我们在实验室中从最简单的分子开始,成功构建出原始细胞,也很难让人确信这就是地球生命真实的诞生过程。若要进行真正的生命起源实验,人类还需先学会如何制造一颗星球。

在那些无厘头科幻小说中,如《银河系漫游指南》,便有星球定制工厂的存在,专门为客户打造专属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