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入住1年血泪总结!餐边柜做到这7点,颜值实用翻倍!
更新于:2025-04-08 14:20:42

餐边柜装不对,花钱再多也白费!直到入住一年后,我才深刻体会到,那些曾经风靡网络的“网红设计”,其实很多根本就不适合普通家庭的日常使用。

下面,结合自己踩坑的经历,为大家总结出餐边柜在设计与安装时必须死磕的7个细节。都是实用的避坑攻略,值得你收藏!

1.柜门做到底,收口板必须藏起来!

在餐边柜的设计时收口板和柜门的处理细节很关键,我家曾经就出现了翻车的情况,当时选择顶部留空,并且收口板是外露的,这就导致了接缝处特别容易积灰,而且从整体视觉效果上来看,显得土气。

正确做法:将上下封板内置,让柜门通顶,不过要注意与天花板之间预留5mm的缝隙,同时侧板选择与墙面同色。这样一来整个餐边柜在视觉上就能达到瞬间隐形的效果,不仅美观,还减少了卫生死角。

2.台面材质选错,天天擦水到崩溃!

台面材质的选择关乎着日后使用的便捷程度,我家之前选用的是木板台面,结果一遇到水就容易发霉,哪怕是不小心洒上一点咖啡渍,擦起来都让人怀疑人生,给日常清洁带来麻烦。

正确做法:直接选择石英石或者岩板材质的台面,并且厚度最好选择在1.5cm以上。这类材质具有防污耐磨的优点,就算是洒上红酒这样的污渍,轻轻一擦就能干净如初,使用起来会省心很多。

3.操作台深度40cm是极限!

我曾经盲目跟风将餐边柜的操作台深度做成了60cm,本以为会更实用,结果却事与愿违。像咖啡机这样的小家电,放置在上面会凸出一截,不仅影响美观,还占用了过多空间。

其实,操作台有着比较合适的黄金尺寸,台面深度保持在40cm即可,这样能够兼容市面上90%的小家电。

高度设置为85cm是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的,方便日常操作。

上方吊柜的深度则以30cm为宜,这样在拿取物品时就不容易碰头,整体使用起来会更加舒适便捷。

4.玻璃柜慎用!不是豪宅别跟风!

起初,想着玻璃柜会显得比较有高级感,就在餐边柜中做了不少灰玻柜,可实际使用起来才发现,里面塞满了奶粉罐、药箱等杂物后,所谓的高级感瞬间就变成了杂货铺的杂乱感,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比较好的替代方案是只做1 - 2列玻璃柜,并且在里面内嵌灯带,摆放一些艺术品来提升格调,其余部分则采用哑光门板,将那些日常的杂物统统藏起来,这样既能展现出一定的美观性,又能保证收纳的整洁性。

5.轨道插座装错高度,家电集体“罢工”!

轨道插座的安装高度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我家当时就把插座安装在了中部位置,结果烧水壶、咖啡机等家电的插头插上后,全都顶到墙了,根本没办法正常使用,这就相当尴尬了。

正确做法:轨道插座要距离台面15cm,同时在轨道上,左中右各预留50cm的空间,这样就能保证电器插头不会“打架”,可以正常使用了。

6.抽屉不做,台面乱成灾!

我家之前的餐边柜没有做抽屉,结果各种小物件,像茶叶、胶囊咖啡、开瓶器等全都堆积在台面上,整个台面乱得像个灾难现场,想进行收纳都没有合适的地方。

所以,建议大家在地柜设计时至少要做2个抽屉,高度可以分别设置为15cm和25cm,再搭配上亚克力分隔盒,这样各种杂物就能分类收纳,一目了然,方便寻找和取用,让台面保持整洁有序。

7.拒绝反弹器!柜门下挂1cm巨香!

反弹器看似是个方便的设计,可实际使用起来却问题多多。我家的反弹器用了半年就开始出现卡顿的情况,柜门有时候弹不出,有时候又关不上,十分影响使用体验。

建议方案:上柜门下挂1cm,下柜门上延1cm,这样在使用时,手指轻轻一勾就能瞬间打开柜门,而且这种方式十分耐用,用10年都不容易坏。

好了,餐边柜既是客厅的“门面担当”,也是能让懒人省心的“救命神器”。只要按照这7点去进行餐边柜的设计与安装,就能保证大家不会再交智商税,轻松打造出美观又实用的餐边柜。

你家餐边柜做对了吗?评论区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