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
●乌兰察布岱海湖面上停留的候鸟 本报记者 鲍娜 摄
□本报记者 鲍娜
春日的乌兰察布岱海,湖面逐渐解冻,波光粼粼。上百只大天鹅、小天鹅优雅地漂浮在如镜的湖面,它们时而追逐嬉戏,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振翅高飞,时而引颈高歌,欢快的“歌声”在湖面上回荡。除了天鹅,丹顶鹤、大鸨等珍稀候鸟也成群结队现身岱海,时而在空中盘旋飞舞,时而在水面嬉戏觅食,为春日岱海增添了无限生机。
乌兰察布岱海作为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水域面积广阔,周边湿地生态环境优良,一直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与觅食地。然而,曾经因生态环境问题,来此栖息的候鸟种类和数量一度受到影响。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持续加大岱海水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治理水污染、修复湿地生态等一系列举措,岱海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数据显示,来岱海栖息的候鸟种类从治理前的68种增加到如今的101种,岱海已成为天鹅等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关键“驿站”。
岱海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科研宣教室主任陈雨介绍:“今年最早的候鸟迁徙始于3月10日,此后候鸟陆续抵达,预计到4月底基本迁徙完毕。与去年相比,今年迁徙的天鹅数量明显增多,迁徙时间和往年相近。为保障候鸟顺利迁徙,保护区服务中心每日都会对岱海自然保护区开展巡护与监测,防止乱捕乱猎现象发生。”
每至候鸟迁徙季,成群的天鹅、大雁、鸿雁、苍鹭、赤麻鸭等候鸟都会在乌兰察布歇脚、觅食。在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力度加强的双重推动下,不仅岱海,乌兰察布市的其他重要湿地也都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驿站”与“天堂”。目前,乌兰察布现有各类野生动物2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蒙古野驴、梅花鹿、金雕、大鸨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天鹅、红隼、雕鸮、灰鹤、兔狲等40种。其中,在岱海监测到大天鹅、小天鹅、赤麻鸭、丹顶鹤等候鸟数量达300余只。经监测,每年春秋季过境候鸟达20余万只。
内蒙古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春秋两季都会迎来大批候鸟。乌兰察布市积极肩负起保护候鸟的责任,在野生动物救助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24年,乌兰察布市共救助野生动物149只,市本级救助45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只,“三有”动物30只。旗县救助野生动物104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只,如草原雕和黑鹳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5只,有游隼、红隼、雕鸮等;“三有”动物72只,包括太平鸟、红嘴山鸦、虎斑地鸫、赤麻鸭等。
乌兰察布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管理站提醒广大市民,候鸟在长途迁徙中体能消耗巨大,野外观鸟时应避免干扰其停歇与取食,切勿惊吓驱赶鸟类。保护候鸟,人人有责。若发现有人捕猎候鸟,请及时报警。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