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粄飘香,客家文化传承在孩子们心中生根
更新于:2025-03-25 04:25:45

春分到,蛋儿俏。近日,河源市龙川县文化馆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孩子们亲手制作客家传统美食“艾粄”,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助力客家美食文化传承。

艾粄,这一春分、清明的应节食品,是客家人代代相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美味的传统小吃。龙川的石东艾粄制作技艺是河源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活动开始时,授课老师采用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春分节气,当问到“春分是什么时候”的时候,教室里瞬间小手林立,一双双小手充满着稚嫩的活力。

“这是‘艾草’,也就是益母草,它可是客家人春天不可或缺的食材哦,今天我们要和‘艾草’一起做游戏。”身着靛蓝碎花围裙的授课老师邱丽琼缓缓走上台,她手中捧着鲜嫩的艾草,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邱丽琼顺势给孩子们讲解艾草的生长习性与特点,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小脸上满是好奇的神情。

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了指导老师。“揉面就像是给面团做按摩,要让艾草的清香渗透到每一粒面粉当中。”在示范环节,邱丽琼一边揉面一边耐心地讲解着。穿上围裙的小朋友们瞬间变成了可爱的“非遗小传人”,他们像模像样地模仿着动作,揉面的时候小手沾满了青汁,却仍然乐在其中。小朋友们制作完成的艾粄由老师统一收集起来,送到厨房蒸熟。

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趣味教学”的方式,让非遗技艺走进了童真世界,当孩子们用沾满艾草香的小手触摸着非遗技艺,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在心田生根。龙川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节气为媒,让更多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文、图丨袁文康 蔡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