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赛道,又迎来一位实力选手!
靠一碗酸辣粉火遍上海滩,并且将门店拓展至600余家的魔都三兄弟,居然要转型做重庆小面了!
最近,魔都三兄弟上海曲阳百联店、古方路店以及河北邯郸店等地的多家门店转型升级,有门店自转型后月营业额超过42万元,对比升级前增长了140%,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从酸辣粉赛道的佼佼者到全面转型重庆小面,这一变化不仅令人意外,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诸多猜测。
根据公开信息,2012年,魔都三兄弟从上海闵行区摆地摊起家,凭借6元一碗的酸辣粉迅速走红,日销量一度突破2000份。此后,品牌不断升级,逐步从街边摊成长为全国知名连锁品牌。2022年7月,魔都三兄弟开放全国加盟后,其门店数量更是爆发式增长,迅速突破600家,稳坐酸辣粉赛道的头部阵营。
然而,在酸辣粉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魔都三兄弟,此时却选择了大刀阔斧地革新,全面进军重庆小面市场。到底为什么?
头部企业的转型往往是基于市场的动向与品牌自身实际情况而做的决策。此次,魔都三兄弟转向重庆小面赛道,主要也是深刻洞察到了重庆小面的发展前景。
首先,从市场体量来看,重庆小面的发展前景广阔。
面馆作为小吃快餐领域中仅次于米饭快餐的第二大细分赛道,蕴含着巨大商机。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面馆门店数超过66万家,占小吃快餐门店数的18.6%。红餐产业研究院预估,2025年全国面馆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8.0%。
在这个千亿大赛道之下,重庆小面的增速尤为引人注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小面产业预计将突破80亿元,正大步迈向百亿大关。按照规划,2027年全产业营收目标将达到300亿元。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彰显出重庆小面巨大的市场上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小面还构建起了从原料种植、调料生产到终端门店的完整产业生态,目前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50万。
虽然重庆小面的产业链成熟,但品牌连锁化程度却相对较低。红餐大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小面头部品牌的门店数量尚未突破400家。魔都三兄弟凭借现有的门店规模优势强势切入重庆小面赛道,未来有机会抢占有利竞争位置。
其次,相较于酸辣粉,重庆小面的刚需属性更为突出。
酸辣粉作为川渝特色小吃,天然带有休闲属性,消费时段主要集中在晚餐和夜宵。
与之相比,重庆小面的刚需属性更为突出基本能覆盖消费者的一日三餐,无论是作为早餐,还是中午补充能量,亦或是晚上的夜宵,重庆小面都能满足需求,能实现全时段经营。
第三,有强成瘾性,且重庆小面的延伸拓展空间大。
重庆小面产品体系也十分丰富,除了经典小面外,还有豌杂面、牛肉面等数十个细分品类,可拓展空间大。
另外,吃法上,重庆小面也很多样,可以有干溜、宽汤、带青、红汤、清汤、提黄、白提等不同吃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依托重庆小面本身的丰富性和延展性,魔都三兄弟也可以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目前魔都三兄弟升级的门店内已上线了10多种不同味型的小面产品,涵盖重庆豌杂面、火锅小面、傣味酸汤小面、红烧牛肉小面等,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无论男女老少,爱吃辣与否,都能在魔都三兄弟门店找到心仪的小面产品。
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洞察和对重庆小面潜力的深度挖掘,为魔都三兄弟此次转型打下了良好基础。开启转型升级3个多月以来,魔都三兄弟多家门店业绩表现亮眼。
位于上海的南方商城店,自9月升级后,门店营业额一路飙升,2024年12月营业额突破42.5万元,对比升级前的8月上涨了24.8万元,上涨幅度超过140%。
在河北邯郸,加盟了魔都三兄弟的白书涛先生反馈,其旗下一家门店在升级前,月营业额一直在10万元左右徘徊。然而,10月完成升级后,营业额增长态势显著。到了去年12月,月营业额更是一举突破21万元,创下该店历史最高纪录。
基于对品牌转型升级成效的高度认可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白先生加快了门店升级步伐。
“我的第二家门店已经顺利完成升级了,第三家门店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业中。”白书涛如是说道。
作为酸辣粉赛道的杠把子,魔都三兄弟从如日中天的酸辣粉赛道成功跨界到重庆小面赛道,背后也绝不仅仅只是看到品类潜力,就贸然行动。
实际上,在品牌升级前,魔都三兄弟就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调研,并做了万全准备。
魔都三兄弟从上海起家,十年来坚守“用好料、手工做、斤两足”理念,对酸辣粉进行了超20次的产品迭代改良,凭借卓越品质,连续9年称霸上海酸辣粉必吃榜,成功抢占市场与消费者心智。
此次升级重庆小面,同样遵循这一严苛迭代逻辑。
据了解,品牌创始人朱冠兵曾带领产品研发团队深入川渝地区,在重庆和成都潜心驻扎近半年,对众多小面店铺深度调研。从食材的挑选、调料的配比,到烹饪的火候与手法,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比如,在口味上,以往上海地区的小面口味多偏向江浙风格,虽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却缺少川渝小面的独特灵魂,难以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品牌升级后,魔都三兄弟选择了全力靠拢地道川渝味,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地方特色,吸引更多食客复购。
此外,在形成“重庆小面+酸辣粉”双爆品战略基础上,魔都三兄弟又围绕“刚需”发力,加入米饭、米线、抄手等主食,真正实现了一日三餐全时段、多品类覆盖,充分满足消费者不同用餐需求。
在构建持续盈利的门店模型上,魔都三兄弟同样下了大功夫。
比如,对供应链的升级。
过去,魔都三兄弟酸辣粉制作工序繁杂,需精准把控十几种调味料克数,煮粉、装碗再现场调配底料,流程长、出餐慢,口味难统一还易浪费。如今,魔都三兄弟创新推出“一酱成菜”模式,将所有产品的酱料、调料统一小包包装,后厨人员直接撕袋使用,操作简便。即便门店经营粉、面、饭、甜品及饮品多个品类,但依然能保持较高的出餐效率,产品口味的稳定性也得到了保障。
再比如,对菜单的升级。
先是将菜单上的SKU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通过减少SKU提升门店运营效率,减轻了库存压力,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又将上新的产品“豌杂面”放在了菜单的显眼位置,标注“川渝销量头牌”“镇店之宝”等字样,加深顾客的感知,凸显价格优势。小小的菜单,就相当于一份消费指南,帮助顾客快速决策,进一步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细节决定成败,魔都三兄弟堪称细节控。尽管目前仅有十几家门店完成全面升级,但为确保各门店消费者享受一致且优质的体验,品牌在门店培训与管理上投入巨大精力。
魔都三兄弟针对卫生清洁、服务质量、员工仪容仪表等方面,制定严格统一规范。从后厨到用餐区必须清洁到位,服务人员要热情专业、接待流程规范,员工着装整齐划一,从而为消费者营造舒适安心的用餐环境,稳固品牌口碑。
如今,伴随品牌的全新升级,魔都三兄弟也定下了新的目标:未来10年计划新开10000家门店。为达成该目标,魔都三兄弟已做了更为长远的规划。
在选址策略上,建立更严苛的标准,打造高质量好店。
选址定生死,餐饮门店的位置直接决定了门店的客流量、营业额与利润,魔都三兄弟创始团队也深谙这一逻辑。因此在新店的选址上,魔都三兄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严苛标准。
明确硬件指标,对门头大小和门店面积等有严格标准,确保门店具备足够的品牌展示空间与经营空间;
精准商圈定位,借助大数据工具分析目标受众群体,明确适合开店的商圈类型。
构建盈利模型,根据选定的商圈情况,综合考量当地员工人效、合适的门店房租范围等因素,构建合理的店铺盈利模型,为门店持续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提供选址指南,编制了选址避坑手册,并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详细讲解优质店铺应具备的各项要件,帮助加盟商了解理想开店位置的特征,规避选址风险。
在加盟经营方面,多管齐下,不断优化加盟模式。
如今,魔都三兄弟也在加盟营业方面积极探索,多管齐下,不断优化加盟模式,提升加盟商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比如搭建数据中台,打破多系统并存的繁琐局面,融合供应链到门店端数据,让经营者对门店库存、营业额、客群画像等一目了然。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和受众特点,为门店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加盟商得以轻松运营多家门店。
还有对供应链体系的优化,总部会采取集采方式采购设备,减轻加盟商前期资金压力,降低了经营成本。
据了解,魔都三兄弟在上海开设的80平米门店,落地成本已经从80万降至40-50万,降幅达5成,下沉市场开店成本更是低至15-25万。
在市场拓展方面,将通过“事业合伙人”模式加速布局全球市场。
在市场拓展的战略布局中,魔都三兄弟将战略重心锁定华东市场,并通过“事业合伙人”这一创新模式,逐步向全球市场进军。
总体来看,相比于传统单店加盟模式,“事业合伙人”模式会更具优势。
可以深度挖掘并整合当地各类优质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为门店运营提供坚实支撑,也为魔都三兄弟在全球市场的稳健拓展夯实根基。
值得一提的是,魔都三兄弟在“事业合伙人”的筛选上,同样秉持着严谨且审慎的态度。合伙人需在当地成功开设三家魔都三兄弟门店,以此证明自身具备相应的运营能力与市场资源。
同时,合伙人的价值观必须与总部高度契合。一般来说,理念相同、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更容易形成合力,助力企业成功穿越长周期。
成为事业合伙人后,魔都三兄弟总部也会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减免部分物料费用,助力合伙人降低运营成本等。
作为酸辣粉品类的早期拓荒者,魔都三兄弟曾凭借极致单品战略实现品类占位,但品牌并未固守原有优势赛道,而是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增长路径,实现了从"小吃快餐化"到"粉面刚需快餐化"的品类跃迁。
魔都三兄弟的成功转型,也为餐饮品牌如何跨越品类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带来参考价值,这样一份实践样本,未来还值得我们更深入去挖掘。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编辑: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