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创新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位于江门市的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以下简称“双创园”)凭借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与创新生态等优势,通过引进前沿技术项目、推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培育高价值专利成果,助力江门加速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赛道,已在机器人及AI项目培育孵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只见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导航、封闭式无接触清洁等技术,转眼间就实现卫生间的全自动化无人清洁。这是亚洲首台全自动商用卫生间清洁机器人“ZC-01”,由留学归国青年李子聪创立的智干净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
2023年,李子聪带着这个项目入驻双创园,并完成3台样机制作,凭借技术与创新设计斩获瑞士日内瓦发明展银奖及多项专利授权。
“这台清洁机器人创新性不仅在于减轻人力负担,更通过大语言模型技术自动生成清洁周报,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清洁数据可视化。”李子聪介绍。
亚洲首台全自动商用卫生间清洁机器人“ZC-01”。
双创园中另一家值得关注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是未来航空科技(江门)有限公司。自2020年以来,未来航空科技一直站在智能科技的前沿,专注于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据介绍,未来航空科技聚焦于智能科技融合应用无人机AI巡测、工业AI质检、智能软件定制、地理数据服务,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致力于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在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市场迅速兴起的机遇下,未来航空科技公司加速在全国市场的拓展。其无人机AI巡航作业具有高清可视化的巡航技术,对城市违法乱象及时监控记录,让城市管理无死角,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通过不断提升应用技术创新能力,未来航空科技加强对外战略合作,并优化业务布局,以形成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并已获得13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目前,企业与鹤山市古劳镇政府携手合作,搭建古劳智慧国土巡查系统,为执法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有效解决了过去车辆配置人员外业巡查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印星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双创园成功孵化并落地的机器人研发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5G仿生机器人,为5G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篇章。
印星公司与中兴通讯合作开发的“基于边缘计算的多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获国家专利。让机器拥有“感知神经”,通过分布式数据处理提升工业机器人响应速度与协作效率。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工业制造、物流、安防等领域,如在汽车喷涂环节实现多机器人实时交互,及时调整喷涂角度及位置,显著提高生产精度,减少产品“返工”情况,降低喷涂环节对人的健康危害,实现对生产作业情况精细把控。此外,该项目还顺利通过了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终期验收,并与五邑大学原智能制造学部共同申报了当年的国内领先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其间,他们共发表论文88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成功带动上下游产值约1.35亿元。
印星公司与中兴通讯合作开发的“基于边缘计算的多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获国家专利。
双创园还引入AI大模型、物联网等技术,推动项目向“具身智能”等高阶应用延伸。例如,鲲之益科技的麦伟强深耕AI商业应用领域,独创“认知启发+场景实战”教学体系,通过AI实战训练营、智能营销矩阵系统等创新产品,构建政企数字化转型新生态。课程已覆盖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江门市双创园等30+政企平台,受训学员超2000人次。
江门市将智能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2025年提出“机器人+”行动,计划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为助推产业发展,双创园提供零租金入驻、人才补贴等支持,吸引港澳创业青年及高层次人才进驻,助力科技项目落地。其中,留学归国青年李子聪的公司发展亦受益于本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
截至目前,双创园已累计孵化机器人及AI项目7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53人,培育项目获得702项知识产权。未来,双创园将继续以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为核心,推动机器人及AI项目向智慧城市、健康管理等场景拓展,持续作为大湾区智能装备创新的策源地,为江门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方+记者 张泳渝
通讯员 江仁轩
【作者】 张泳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