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退,是指企业内部提前退休。一般指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员工,提前退出工作岗位休养。企业经营到一定程度,效益下降,经营亏损,为了减少一部分人工成本的压力,经本人提出申请,企业同意后可提前5年办理退休,俗称内退。
可办理提前内退的单位,一般是国企、央企以及部分大型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市场规模庞大,人员数量多,当遇到经营不善时,为了优化人力结构,往往需要解聘一部分人来降低人力成本,若是直接辞退会引起不小的负面影响,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不利因素。因此,就出现了“内退”,对未达到退休年龄离退休不足5年而又在企业成本优化中的员工,享受提前退休政策,有些地方甚至会出台“5+1”,即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6年的员工也可以享受提前退休政策。
内退到正式退休的5年或6年间,员工不用再去上班,处于下岗状态,但是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并未解除,而且内退期间待遇依然是企业发放,不过薪资当然不会和正式上班一样的待遇,大都只拿基本工资,企业继续缴纳社保,直至达到正式退休年龄。
内退政策的出现,给企业减负带来了一定的益处。有些企业是当地的老牌企业,体量大,人员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很多人奉献了一辈子的青春在这里,但是当企业经营遇到问题,需要降低成本时,只能选择先让一部分人内退,拿基本工资,达到正式退休年龄后再转到社保部拿退休工资。这样一来,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又不大量辞退员工,对企业来讲是有利的。再者,有些企业或许仅仅是为了人工优化,如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时,让即将退休的员工内退,再吸收年轻的新鲜血液,促使人员结构趋于年轻化,不仅完善了人员结构,而且不至于造成企业动荡,影响企业社会评价。
当然,内退政策不仅仅是对企业有利的,对员工也是有一定好处的。第一,免去了被企业直接辞退的风险,企业需要降本或者优化人员结构,这一部分人首当其冲是企业考虑的重点,当然不是歧视年纪大的员工,只是从实际出发,年轻人更有冲劲,为了避免被辞退,内退政策的出现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二,企业经营不善,盈利困难,如果没有内退,员工工资随之降低,工作积极性减退,情绪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中,对企业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让部分员工内退,减轻了企业压力,也增加了其他员工的信心。第三,即将退休的员工为企业奋斗了一辈子,此时对工作的专注度减少,让其提前内退,虽然待遇不比上班,但是也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甚至有些单位内退以后也能有两三千的工资,社保没有断缴,不用再上班,这当然是一个利好。第四,内退以后,趁着年纪不大身体健康,还可以出去旅旅游,带带孙子,或者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当然,如果还想上班的话也未尝不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可以在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因此,内退政策的出现,对员工对企业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