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阳日报
●专家话健康
解码全氟化合物
□申 磊
您每天使用的防水外套、不粘锅甚至手中的外卖纸盒,都可能暗藏一种被称为“永久化学物质”的危险成分——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这类人造化合物已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自然界能存续千年不降解,最终通过食物链回到人类体内,上演着一场无声的“化学复仇”。
看不见的“工业遗产”
全氟化合物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已有近5000种化合物被合成。由于它极强的耐高温、疏水疏油、持久耐用的特性,使其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不粘锅涂层能承受260℃高温,消防泡沫可在烈火中保持效能,防水面料让衣物无惧暴雨。但这些“完美性能”的背后,是自然降解需要上千年的惊人事实。
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全氟化合物在体内可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儿童发育迟缓风险增加1.5倍;与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结合,引发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风险提升30%。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研究所发现,血液中PFAS浓度每增加1ng/mL,儿童疫苗抗体应答率下降5%~10%。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接触PFAS的人群,甲状腺疾病风险增加23%,肾癌发病率升高23%。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毒性正在威胁人类健康。
看不见的化学渗透
全氟化合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污染、垃圾处理残留污染地下水、污染物沉降的富集作用。环境中的PFAS通过污染放大效应层层累积。研究发现,受污染水域鱼类体内的全氟化合物浓度可达水体的10万倍,一旦进入人体,半衰期可达2.3年~8.5年。
筑牢个人健康防线
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全氟化合物,虽然完全避免接触尚不现实,但通过科学认知和主动防护,可降低90%的日常暴露风险。
生活中,建议减少使用含氟用品,比如选用陶瓷、铸铁材料替代有涂层的不粘锅具,避免使用标有“防水防油”的一次性餐具。饮食方面,建议减少食用动物内脏,特别是淡水鱼的内脏,从而减少摄入来源;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代谢排出。另外,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对家庭饮水系统安装NSF认证的反渗透净水器,以净化水质。
希望大家选择更环保的生活方式,保护自身健康,守护家人安全。
(作者系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理化检验主管技师)
本栏目由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阳市健康教育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