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快的人,脂肪肝风险大大增加
更新于:2025-03-25 15:53:35

  吃饭时,你是细嚼慢咽,还是狼吞虎咽?

  近日,我国一项涉及近2000人的最新研究显示:吃饭速度快,或增加脂肪肝风险,每周快速进食≥2次,与脂肪肝风险增加81%相关。

  吃饭快,脂肪肝风险或增81%

  对于其中潜在的机制,研究指出,快速进食可能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脂肪肝风险升高。

  此外,快速进食可通过参与「肠-肝-脂肪轴」来调节肝脏脂质代谢。

  放慢吃饭速度,会发生什么?

  从人看到、闻到食物起,负责调节饱腹感、抑制食欲的「瘦素」就开始分泌,但需要20~30分钟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吃饭过快,会在「饱感」反馈还未形成之前,就吃下过量的食物,瘦素也来不及告诉大脑“该停止了”,摄入的食物量就会超过人体实际需求。

  如果能放慢吃饭速度,身体会用一系列变化感激你。

  No.1

  胃肠道功能好转

  No.2

  代谢改善

  研究表明,相比吃饭慢的人,吃饭快可使肥胖风险增加2倍;经常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

  放慢进食速度,有助避免进食过多,肥胖和糖尿病风险都会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其他代谢性疾病风险也随之下降。

  No.3

  患癌风险降低

  一些人喜欢趁热吃,但口腔和食道能承受的温度一般在10~40℃,最高不超过60℃。常吃过烫的食物,会增加食管癌风险。

  唾液中的酶,可以消灭或中和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如果吃得过快,唾液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No.4

  大脑受益

  吃饭时多咀嚼,可以使记忆中枢——海马体的血流量增加。咀嚼不足有损大脑记忆功能。用一定的节奏咀嚼,还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

  No.5

  气血更充盈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如果能将食物充分咀嚼烂,会减轻胃的工作压力,吃进去的食物才能更好地“演变”为气血等养分,保证脏腑功能正常运行。

  三餐各有最佳进食速度

  吃一顿正餐的时间应该是多久呢?

  进餐时间和个人饮食习惯、健康状况有关,但一般不应少于15分钟。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人群应花费15~20分钟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除此之外,日常吃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先吃饱腹食物

  一口饭嚼20下

  每顿吃七分饱

  吃饭要专心

  保证三餐规律

  转自:江苏市场监管